游客
题文

2013年3月1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谈到二战后东京审判时说:“对于这一场大战的总结,并不是日本人自己作出,应该说是联合国一方的战胜者作出的断罪行为。”战时日本领导人“是根据联合国一侧战胜国判断被定罪”。这一说法(    )

A.表明日本欲按自己的意图对二战作出总结
B.质疑东京审判的公正企图挑战二战后的国际秩序
C.是在美国授意下否认侵略的一贯行为
D.深刻反思东京审判以换取国际社会对钓鱼岛问题的同情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获得统一后,国内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德国将会成为一个“正常的、欧洲的国家”,亦即,德国将成为西欧的德国,而不是试图将西欧变成德国的西欧。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A.西欧各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B.欧洲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C.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严重削弱 D.近现代法德间的冲突及影响

1946年 2 月,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发给华盛顿一封“八千字电报”,认为苏联在最大限度地发展武装力量,并以此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对此,美国应当联合其他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起对付苏联。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战后苏联积极扩充势力范围
B.电文主张对苏实行“遏制战略”
C.美苏“冷战”促使世界分裂
D.美苏开始进入“冷战时期”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评论到,20世纪“最矛盾和讽刺的真相之一,就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的的十月革命,其所造成的最悠久的成就,却反而救了它的死敌一命。”下列说法能证明其结论的是

A.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
B.二战后,美国主导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二战后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70 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减少国家干预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据网络统计,中国加入WTO最初五年中,“民族”,“国家”,“主权”等出现约10000次。进入21世纪后,这些情感浓厚的词汇很少使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却大量频繁的使用。上述词语使用频率对比变化说明了

A.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中外交往逐渐平等
B.加入WTO,使国人逐渐认识到中西差距
C.全球化日益加深国人对世界认识趋于理性
D.发展中国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正不断深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