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重大进展。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③香港、澳门先后回归祖国
④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④③ |
C.③①②④ | D.④③①② |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由平民出身、从事贸易或其他资本主义冒险事业的人组成的中产阶级——的相应发展。到l9世纪末,资产阶级政治家在西欧很多国家中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同贵族分享权力,因为出身不再能保证贵族对国家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垄断。富有的资产阶级花钱买大地产,模仿贵族的习惯和爱好,成了遍及欧洲各地的寻常事。”上述现象主要说明()
A.资本主义国家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 |
B.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C.房地产业迅速发展 |
D.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改变 |
有学者把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经济称之为“纯粹的自然经济’,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则是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湘”。这里的“新型经济”是()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C.发达繁荣的宋元商品经济 | D.农村中雇佣关系的产生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成型 |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
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湾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这一演说( )
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 |
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 |
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
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精神 |
B.坚决反对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制止了国民党亲日派的投降倾向 |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