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Ⅰ.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2)CCCP(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A组)和缺硫培养液(B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实验结果:B组>A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      作用。为探究CCCP、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为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莱茵衣藻光反应产生的[H]转变为氢气,参与暗反应的[H]减少,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      抑制的产氢酶活性,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 T 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 T 淋巴细胞,48h后检测 Na + K + ATP 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

SDH 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 SDH 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 SDH 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 SDH 酶活性共同决定。
(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答题卡中柱状图补充完整。

(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答题卡血细胞计数室中标出计数区域。

(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 T 淋巴细胞的毒性
(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 DNA ,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 T 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

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 H 2 O 分解成[ H ]和 O 2 ,[ H ]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 H ]转变为氢气。
(1)莱茵衣藻捕获光能的场所在叶绿体的
(2) CCCP (一种化学物质)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诱导其产氢。已知缺硫也能抑制莱茵衣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设完全培养液( A 组)和缺硫培养液( B 组),在特定条件下培养莱茵衣藻,一定时间后检测产氢总量。
实验结果: B 组> A 组,说明缺硫对莱茵衣藻产氢有作用。
为探究 CCCP 、缺硫两种因素对莱茵衣藻产氢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则需增设两实验组,其培养液

(3)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物质转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4)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投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产氢量。

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四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 F 1 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 F 2 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需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生物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 F 2 植株自交得到 F 3 种子,1个 F 2 植株上所结的全部 F 3 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 F 3 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

现有 AB 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 A 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稳定。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
A
+
+
+
+
+
B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有。
请回答:
(1) A 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
(2)一段时间后, B 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原因是;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原因是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 NaCl 溶液是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将处于麻醉状态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四个互不相同、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

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




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
使其充盈
0.7%NaCl
10mL
0.9%NaCl
10mL
1.1%NaCl
10mL
0.9%NaCl + 微量Na+载体
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
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
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
1mL
3mL
5mL
9.9mL

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丙组从。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容液浓度处流向溶液浓度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
(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吸收 Na +时,需要的参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