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同学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
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 B.只有②④ | C.只有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的v-t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所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
C.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1行驶了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2=20Km/h行驶其余
的路程,如果汽车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那么汽车在前
路程上速度V1的大小是( )
A.25km/h | B.34km/h | C.38km/h | D.35km/h |
物体沿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物体某1秒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
B.若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是5m/s,则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
C.若物体在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其中1s内的位移一定是5m |
D.物体通过某位移的平均速度是5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2.5m/s |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10.4 m/s | B.10.3 m/s | C.10m/s | D.10.2 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