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l: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据实验二,可判断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品系甲与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实验二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D.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否为消化酶,可用斐林试剂
B.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未被破坏
C.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在人体内环境中起作用
D.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出细胞几个阶段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
D.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1962年,科学家里斯和普兰特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衣藻、玉米等植物的超薄片,发现在叶绿体的基质中有20.5 mm左右的细纤维存在。用DNA酶处理,这种纤维消失,由此证明,叶绿体含有的这种细纤维结构就是(  )

A.酶 B.RNA
C.DNA D.核酸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 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加葡萄糖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

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