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l: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据实验二,可判断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品系甲与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C.实验二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D.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B.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
C.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
D.群落中生物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
A.次级消费者 | B.初级消费者 |
C.三级消费者 | D.生产者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是高低不同的。 |
B.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往往比较低。 |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高。 |
D.已毁坏的森林在恢复过程中,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逐渐减弱。 |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A.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B.自然选择 |
C.共同进化 | D.地理隔离 |
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全部太阳能。 |
B.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全部太阳能。 |
D.照射到该生态系统内所有植物上的太阳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