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b基因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试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 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1∶3
实验二:野生型×品系乙→F1 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让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全部自交,单株收获F2植株上的种子并进行统计,发现所结种子均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6/13 |
B.据实验二,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C.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
D.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7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10/13 |
某植物(其叶片如图一所示)放在黑暗中两天后,根据图二所示,处理其中一块叶片。然后将整株植物置于阳光下4h,取该叶片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棕黄色)显色,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X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W和Y两部分对照实验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③显色后X为蓝色,Y为棕黄色
④木塞处所显颜色与前期暗处理无关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图为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能很好地解释酶的专一性 |
B.该模型反映了酶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
C.该模型中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
D.人成熟的红细胞内不能合成酶,也无上述模型表示的生理过程 |
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胆固醇、糖蛋白和糖脂等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
B.溶酶体和高尔基体在行使功能时可能伴随膜组分的更新 |
C.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与磷脂分子密切相关 |
D.生物膜系统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的酶是由内质网加工后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入的 |
B.线粒体是细胞内唯一能合成ATP的细胞器 |
C.有中心体的细胞一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D.性激素的合成与核糖体、高尔基体有关 |
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 |
B.病毒可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
C.蓝藻和绿藻都能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 |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其提供了结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