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口腔上皮细胞,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并与DNA结合 |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蛋白质和鉴定DNA都需要进行水浴加热 |
C.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 |
D.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原理:秋水仙素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细胞不能正常分裂 |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被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 B.种群增长量最大 |
C.种群数量最大 |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 |
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促进了种间互助 |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
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是109个,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数平均值是209个,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大小是
A.甲>乙 | B.甲<乙 | C.甲=乙 | D.无法确定 |
如下图所示,在下面四个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
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
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与环境容纳量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