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小题。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 B.聚落 |
C.耕地 | D.地形 |
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 B.距城镇过远 |
C.易受洪水威胁 | D.工程量过大 |
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 B.绿洲分布 |
C.河流分布 | D.沙漠分布 |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图乙),回答以下问题。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 B.水土流失 |
C.土地荒漠化 | D.水污染 |
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以下问题。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针叶林为主 |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
C.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荒漠化严重 |
对甲所在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
C.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
D.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 30°N 一线 7 月月均温、7 月月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导致图中气温、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 B.地形 |
C.大气环流 | D.海陆分布 |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
A.①区域海拔较低,交通运输较发达 |
B.②区域水能丰富,经济较发达 |
C.③区域的西部可能有洪积——冲积平原 |
D.图示区域的人口密度与降水量正相关 |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板粟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粟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读我国东部季风区、东北地区、西北内陆地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以下问题。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南部沿海地区河流流量过程的曲线是 (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②③图中河流1~2月断流的原因是 ( )
A.降水少 | B.气温低 |
C.用水量大 | D.地下水补给少 |
上述四个地区的河水补给中都有的是 ( )
①大气降水补给 ②地下水补给 ③冰雪融水补给④湖泊水补给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