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某风景区等高线图”,回答下列小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点河流流速最快 |
B.②点是拍摄该风景区主峰照片的最佳地点 |
C.③点是观日出最佳地点 |
D.④点位于⑤点正西方向 |
下面地形剖面图是依据等高线图中的哪一剖面线绘制的( )
A.L1 | B.L2 |
C.L3 | D.L4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小题。下列关于图中自然带的分布体现的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
B.①—⑤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 |
C.①—⑤自然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 |
D.①和②自然带只在沿海地区存在,向内陆方向最终消失体现了非地带性现象—水分和热量 |
关于④自然带类型及其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大陆西侧低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
B.亚寒带针叶林带 受洋流的影响 |
C.苔原带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
D.苔原带 受洋流的影响 |
结合下图,完成小题。关于A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叙述正确的有 ( )。
①都有落叶阔叶林带,因此南北坡差异不大
②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原因是南坡热量比北坡丰富
③南坡垂直自然带数目多,是因为南坡降水比北坡丰富
④山麓自然带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南、北坡热量差异明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同一座山,南北两坡的基带却不同,影响基带的因素主要有 ( )。
①纬度位置 ②山地的海拔 ③海陆位置 ④山麓的海拔 ⑤山坡的坡向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当地气象资料显示,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
①甲地位于河谷,夏秋季节,河谷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大
②甲地位于河谷,受外界影响小,空气湿度大,易下沉形成降雨
③甲地位于河谷,只在夜间盛行东南风,受地形的抬升产生降雨
④甲地为河谷地形,夜间多山风,河谷中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形成降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13年5月1日,一名骑行爱好者从河北出发,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由出发时的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据此完成小题。这种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
A.整体性 |
B.无规律性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独特性 |
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 ( )。
A.从新加坡到北京的变化 |
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变化 |
C.从成都到拉萨的变化 |
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化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回答小题。按图中字母顺序将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水土流失、④植被条件差填入,其顺序正确的是 ( )。
A.③④②①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④①③ |
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
A.河流含沙量增大,河道淤积严重 |
B.河流汇水速度快,水位升高 |
C.河流落差减小,水流速度减慢 |
D.河流含沙量增大,水质下降 |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科学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小题。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
A.地势平坦 |
B.岩石颗粒均匀 |
C.有充足的水分 |
D.气温在零摄氏度上下波动持续时间长 |
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
A.青藏高原地区 | B.巴西高原 |
C.南极洲 | D.亚马孙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