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局部示意图”和 “A、B、C三地区年降水总量范围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所在地形区的地形异同点,并简要说出其不同原因。
(2)说出沿回归线年降水总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A、C两地区荒漠和草原景观形成的原因。。
(12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墨累河位于澳大利亚内陆,乘船可欣赏到拥有上百万年历史的峡谷、悬崖、宝蓝色礁湖和一望无垠的红树林,曾一度成为世界重要游轮度假线路。但近年来由于干旱持续发生,墨累河水量不断减少,河流水位急剧下降,其又成为“最受伤的大河”之一。
材料二:
(1)墨累河日渐枯萎的原因与材料二图中 (填序号)环节有关。图示水循环类型属于 。
(2)据材料一图分析墨累河水源中缺少 补给,为什么?
(3)材料二图中水循环各环节中,最容易受人类影响的是 (填序号),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⑤减少?
(14分)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填数码)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冬至日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不同时刻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的太阳辐射(0.1卡/平方厘米·分钟)的变化图。
材料二 2009年6月15日新华社消息在6月13日——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考古人员将对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面展开。 考古发掘地所属地区的地形图(范围大致在106°E~112°E,33°N~35°N)。
(1)材料一中的甲乙丙丁最可能位于材料二图中D地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①该地区有两条较大的河流,请在图中画出这两条河流的大致位置,并说出考古发掘地——西安靠近哪条河流。
(3)图中A处的人能否看到B处的景物?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4)图中A处与B处相比,处气温年较差 较大,说明原因。
如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2)简要分析①处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的原因
(3)①②相比气温较低的是①,简述其原因
(4)②与同纬度的上海相比冬季气温较高的是,说出原因
(5)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冬至日①处太阳能热水器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
(6)①地附近有我国著名的航天基地简述该基地与酒泉相比其有利条件是什么
图1和图2分别是甲岛7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和乙岛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岛面积较大的是岛;图2中a、b两小岛之间最短距离约为千米。
(2)图1中所示的甲岛200C等温线弯曲明显,主要影响因素是
(3)根据图2中信息,描述乙岛地形特征.(4分)
(4)甲、乙两岛7月都盛行相同方向的风向,但成因不同,乙岛此风形成原因是:
(5)甲图中Ⅰ、Ⅱ两地,每逢元旦时日出时刻相同,则一年中Ⅱ地比Ⅰ地日出时刻早的时间大约有()
A.3个月 | B.1个半月 | C.半个月 | D.1星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