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类型产业转移过程图。
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
| A.技术密集 | B.资源密集型 |
| C.劳动力密集型 | D.动力密集型 |
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本污染严重 | B.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
| C.我国服务业发达 | D.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
关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 B.导致迁入地失业人口增加 |
|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
| D.加剧迁出地的环境污染 |
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的最高峰海拔为1424米,读图回答19~20题。
该岛屿的南北宽度约为( )
| A.30千米 | B.80千米 | C.150千米 | D.500千米 |
该岛屿( )
| A.地势南高北低 | B.常年盛行东北风 |
| C.水能资源较丰富 | D.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
读图,回答16~18题
与19世纪初相比,20世纪中期的洞庭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八百里洞庭风光不再,面积减小 |
| B.洞庭湖调节洪水的能力下降 |
| C.洞庭湖入湖水系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上升 |
| D.洞庭湖湖水变浅 |
洞庭湖四周的地势大致是
| A.南高北低 | B.东高西低 | C.北高南低 | D.四周高中间低 |
引起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变化的人为原因是
| A.荆江河段大量的裁弯取直工程 |
| B.人口增多,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 |
| C.退耕还湖 |
| D.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建设 |
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A.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 B.松嫩平原——春小麦、大豆、甜菜 |
| C.洞庭湖平原——春小麦、油菜、水稻 | D.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1~14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 ②水能 ③石油 ④森林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 B.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 D.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 B.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
| C.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 D.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9~10题
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为
| A.石油、天然气、煤炭 |
| B.煤炭、天然气、水电 |
| C.天然气、石油、水电 |
| D.煤炭、石油、天然气 |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②④⑥ | D.①③⑤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