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① ② ⑥ 。
(2)③、④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米,若两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为 千米。
(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 。(用数字表示)
(4)有AC和BC两种方案把水引到C处,应选择 线,理由是 。
(5)若从甲、乙、丙三处中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 最好,原因是 。
读我国某地区的干湿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处的天然植被________,B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C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植被的分布变化,体现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中的_____________的地带性规律,主导性差异因素是由________条件决定的。
(4)合理开发利用B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中AO和BO分别为昏线和晨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图示日期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中的________日前后,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区是_____ ___。
(2)A地经度是______,该日A地的夜长约________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________________。
(4)一年中,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________。
读经纬网俯视图(箭头表示自转方向),回答下题。
(1)丙地的地理坐标是( , )。
(2)乙在丙的 方,甲在丙的 方。
(3)从甲地出发,先沿30°经线往 方向到极点P,其行程是 千米。
(4)甲、乙、丙三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既没有极昼极夜,也没有太阳直射的是 。
(5)飞机按最短距离从甲地飞到乙地,其正确的飞行方向是先往 ,再往 。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______,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为________米。
(2)沿着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河流③和⑤两处中:
①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__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____处,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______,图中表示昏线的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日过后(短期内),三门峡的昼夜长短的变化是。
(4)此时A点地方时是_________时,C点的昼长是_________小时,D点的夜长是_________小时,B点的夜长是_________小时。
(5)A、B两地线速度大的是,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____(快或慢)。
(6)今天,广州、北京、三门峡、哈尔滨四城市中最早打开路灯的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