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的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这段材料最可用于说明( )
A.英国工业革命 | B.新航路的开辟 |
C.欧洲启蒙运动 | D.世界市场形成 |
观察右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政治立场指的是:
A.日本 | B.苏联 |
C.中国国民党 | D.中国共产党 |
周恩来在会见尼克松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二十多年”是指:
A.1949年——1970年 | B.1949年——1972年 |
C.1950年——1972年 | D.1953年——1979年 |
据统计:1931年欧美在华投资中,有42.8%集中于上海,1937年上海则集中了欧美在华投资的79.2%,不久上海还一度成了欧美在华投资的唯一中心。导致欧美列强对上海投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战略转移完成,占领了广大农村地区 |
B.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挤压了列强投资空间 |
C.苏伊士运河开通,欧美与上海的距离缩短 |
D.列强在上海成立了“工部局”投资力度加大 |
观察右图,发行该枚邮票是为纪念五四运动:
A.20周年 |
B.26周年 |
C.28周年 |
D.36周年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来,争议颇多。某课题小组收集到如下材料,最有价值的材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李鸿章》 | B.“文革”中出版《李鸿章反动言论》 |
C.关于李鸿章的史学论著 | D.部分李鸿章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