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阳明《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知德合一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本心体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却极少。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A.原料供应不足 B.发展速度迅猛 C.资本明显短缺 D.地区分布失衡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

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
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这说明王阳明

A.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 B.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 D.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