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议论文《贵在养成良好习惯》,完成文后问题
一位已经卸任的哈佛大学校长告诉他的学生:“人,若是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则二十年后,必判若两人。”这是一个十分有益的告诫,说明学习成才贵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何谓习惯?字典的解释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常常接触某种新情况而逐渐适应,也称为习惯。习惯有好坏之分。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于人于己于社会皆有利的习惯。激励大师金克拉说:“良好的习惯是你能够拥有的最好的素质,尤其在事业上。”他总结了使他事业和人生皆臻化境的因素:自律,努力工作,判断力,诚实正直,守信,以及富有感染力的幽默感。这些素质是任何成功人士都必须具备的。
有人说:“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是人后天的全部本性。”这是从生物学角度对习惯作出的更为本质的分析与判断。生物学家告诉人们,不断重复的习惯性行为,往往会转变为一种肌体的内在的机能和行为倾向,这是一种生物的内在本性。人们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教育、培养和训练,那就会使人每一天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利于人每一天的生活。因此,人们要做到尽可能地把一些有益的行为转变为习惯性的、自觉的行为,抵御和避免一些不利的行为。
习惯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自己的职责,也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习惯决定命运。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曾对1200名失败人士进行过调查,当被问及他们失败的原因时,几乎95%的人都认为“不良的习惯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人们平时常说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是讲的这个道理。
良好习惯需要培养。据说,柏拉图当年曾经因为某件小事责备过一个小孩。小孩委屈地说:“就因为这点小事,你就责备我吗?”柏拉图严肃地回答说:“如果养成了习惯,可就不是小事了。”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即便是极其小的细节,都会被一种我们觉察不到的东西记录下来,这东西便是我们自己所养成的习惯。比如,每天同一时刻开始读10分钟书,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每当这一时刻即使事先没有做好准备,你也会进入同样的精神状态,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人们习惯在早已习惯的轨道上滑行,习惯在习惯的人与事中穿梭。可以说,习惯是一种行为的本能。
抑制坏的习惯,培养良好习惯,关键在于自我节制。正如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所说:“如果今天能做到有所节制,下次就容易做到,再下次就更容易做到。因为习惯能改变人的本性。它要么能阻止人性中的邪恶,要么使其更为放纵。”年轻人更需严格自制,不能放纵自己,不能养成懒散的习惯,贪玩好乐的习惯。而要积极进取,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需从规范自己的每一个细微的行为开始。
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怎样理解“习惯就像地球的引力一样,无处不左右人们的生活”这句话?
画线句子用的是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有同学认为“人无完人,有点毛病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看法对吗?为什么?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为自己找理由》回答问题。(共11分)
①美国西点军校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报告长官,没有理由!”因为“绝不找理由”这一观念,西点军校成为了“将军的摇篮”。不为自己找理由成为了一种光荣,因为它促使你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这种理念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但这也许只适合于那些像军事一样丝毫不能马虎的场合,因为你的失误,会导致战役的失败,乃至国家的存亡,“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可是,对于一些相对缓和的场合,为自己找理由有时是很有必要的。
②倘若参加一个同学聚会迟到了,我会稍觉不好意思,等待中的同学们会稍觉不快。若是急匆匆地进门后,随口一句“对不起,没有理由”,会显得十分尴尬。对于这原本不太愉快的气氛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如果相反,对大伙说上一句“对不起,路上堵车” ,会使你更自然地融入嬉戏之中。同学们之间,没有必要过于严肃。因此,为自己找理由是可行的。
【甲】
③倘若在公交车上,你不小心踩脏了旁人的新鞋,出于常理,旁人当然会将自己的愤怒写在脸上,而你若是贸然一句“对不起,没有理由”,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也许一场纠纷就由此产生。如果相反,回他一句“对不起,我刚才没站稳”,会更为适用。虽然它也许无法平息旁人内心的不满,但却会因此化解即将发生的冲突。所以,有时候为自己寻找理由是必要的。
【乙】
④每个人在漫游生命旅途时,都会遇到挫折与艰辛,而它们的目的则在于击垮我们的自信心,为了不让它们成功,为自己找理由就成了我们心理治疗的方法之一。
⑤我们常在困难面前沮丧、失落,它让我们失去自我信任,在心情失落时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我不行”。这时,为自己找理由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考试失败是因为没发挥好,下次一定能行。”“面试没有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眼光,下次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我们的自信,就在这一个个理由中增强了,又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因此,为自己寻找理由是很有必要的。
【丙】
⑥生活中,我们能为自己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寻找理由能帮助我们提升友好的人际关系,甚至增强自信心,相信生活,它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新的希望。
⑦请多为自己找些理由吧!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不仅仅在与人交往方面有必要为自己找理由,在战胜自我方面,有时为自己找理由也是必要的”放在文中甲、乙、丙哪一处更合适放在
作者认为在生活中为自己找理由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读了本文,请你跟帖写几句话安慰一下楼主小雅同学,帮她找回自信。
楼主:我叫小雅,是一名初一的学生。我是一个上进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内名列前茅。我热爱班集体,学校举办合唱比赛,是我组织班级同学排练并获得年级第一名,大家公认我的贡献最大。本以为班长竞选一定会胜出,没想到却落选了。我好失落,我真是太失败了,我现在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了。
1楼:想开点。
2楼:我也很难过,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
3楼:同情。
你的跟帖: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文段一
陶瓷china,大写China,其意则为中国。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已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1963年北京市崇文区元代墓出土的一件元青白釉多棱壶瓷器,壶体完全仿制草原民族常用的便于携带在马背上的皮革制奶茶壶造型,就连皮箍上的铆钉状装饰也都仿制出来了。可以说,陶是瓷的源,瓷是陶的流,源远流长的陶瓷,是古代华夏文明的起点。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为原材料即可制坯烧成,陶土经800至1000度的窑火烧成陶器,陶罐一般为盛水器,实用又纯朴。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瓷土经1200至1300度的窑火烧成瓷,瓷瓶大多供欣赏用,漂亮飘逸。陶的属性更多地带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瓷的属性更多地带有女性的阴柔之美。
文段二
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的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了艺术的享受。此外,陶瓷制品的造型、装饰、釉色、图案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内容。陶瓷的发展就像是给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我国历史的时代进程。认识古代陶瓷,也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一个途径。
在历史上,中国陶瓷与丝绸、茶叶同样是我国历来重要的进出口贸易品,它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打开贸易市场,而且这种贸易其实是有着十分可观的经济利益的。因为它自身的商品价值是十分高的,被认定为是赠予送人的非常贵重的物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人文化水准提高,收藏与鉴赏古代陶瓷,也成为一种投资手段。
根据文段一的内容概括出陶与瓷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说陶瓷器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有哪些价值?
文段二中写道陶瓷制品“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内容。”请你说说文段一中提到的北京崇文区元代墓出土的“多棱壶”反映了元代人当时怎样的生活特点?

阅读《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完成后面小题。(共16分)
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沫沫
①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他在大学里教散文写作,让大家写写童年,发现几乎没有人会写细节,这个非常可怕,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在从人们生活中删除细节。一个概念出来,大家纷纷去跟风。说话也是一样,有些人,说话只有炫耀和抱怨,却听不到任何清新动人的细节,这个是越来越明显了,因为他们的心难以沉静下来。所以,有些话越说越累人,越说越不想开口,有些人见了不如不见。但是,也有些话,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却一直记得。
②几年前,一位友人曾对我说:“我去了七次凤凰,将来老了,我还愿意穿一件红衣裳坐在沱江边喝一杯自己亲手煮的奶茶。”她说到冬天,凤凰的人很少,她在吊脚楼上吃火锅,漫天的雪飘飘扬扬,红灯笼,热气与雾气缭绕……这样的细节,有审美的成分,我一直记得。对生活的热爱是通过细节表现出来的,说实话,因为这样的细节深深打动和影响了我,凤凰是我独自旅行的第一站,慢慢走,一路下去,看过无数的风景,人也越走越开阔。好多年过去,行走游历的生活方式,成就了我某些小小的骄傲。当你被某个惬意的美景吸引,你会发现更多的美存在;从此你的人生字典里,频繁出现惊叹与感激。现在,太多的人会说,我去了哪些地方,花了多少钱,用什么相机拍了什么照片……但是,他们一个细节都讲不出来,他们说的你一句也记不住,因为没有真正的热爱。
③我真的喜欢别人跟我分享一些真正能打动人的细节。
④我还记得这样的一个细节,几年前友人提到的某次下午茶。女主人住在一套只有七十平方米的旧房子里,却打理着一个漂亮的花草露台。夏天的黄昏,她穿着一件宽松布裙,把冰镇西瓜挖空装上凉面端出来,浇上芝麻酱,泡一壶绿茶,友人形容她端着西瓜凉面走向露台时的情景,“香风习习”,“夏天有蝉鸣”。这样有创意的漂亮的场景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创意无穷,一碗凉面都可以不一样。
⑤我记得最悲伤的一个细节是三年前一位朋友讲的。那段时间,她妈妈刚去世不久,她说:“昨天,我开着车子走在深南大道上,儿子坐在车后,开着开着,我突然控制不了情绪,只得把车停在路边,趴在方向盘上泣不成声。儿子在身后怯怯地问,妈妈,怎么了?我静静地说,我想我妈妈了……”这个细节让电脑这头的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友人后来对我说:“趁父母在时,好好对待他们吧。”那天下班,我就回了父母家,陪他们吃了一顿漫长的晚餐,慢慢吃慢慢聊,感恩着我的拥有……
⑥在一个多人饭局上,听某位男士聊起自己刚上大学的女儿,他说暑假时,他每天最快乐的事是陪着女儿看一档很青春的电视节目,当时播放的好像是什么《中国好声音》。房间开着空调,父女俩坐在地板上吃着瓜子评头论足。看到歌手的绝佳表现,父女俩一起欢呼,为他们喝彩。他觉得很满足很特别很惬意。假期结束,女儿要回上海,他第一次有一种浓浓的离别伤感,不敢去送别,而是让孩子妈妈去送……说起这段话时,他的眼睛湿润了。这些细节我一直记得住,父亲的深情,有时旁人看着,也是感动的。今生今世父女母子的缘分,在一起就是那么几年,当好好珍惜。
⑦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可还是有简洁纯粹的爱和无可替代的真情存在。
⑧请相信点什么。保持某种天真,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吧。
(本文有删改)
文章作者满怀真挚的情感分享了几个打动作者的细节,阅读本文完成下列表格。

打动“我”的细节
打动“我”的原因
友人描述凤凰的冬日美景

下午茶女主人端出创意西瓜凉面


对父母的真情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②段画线句的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⑦段“这个世界再怎么喧嚣浮躁动荡变迁,不知珍惜,可还是有简洁纯粹的爱和无可替代的真情存在”的理解。(不超过140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8分)
①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需要淡定的情怀。
②淡定,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③淡定,指在成败面前的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④淡定,指面对生死时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清代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他临刑前面不更色,还边酌酒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金圣叹不惧死亡是何等的泰然啊。
⑤时下,学习和工作的压力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文章开头引苏轼的词有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论证过程,按要求填空。
首先_①_ (不超过14个字),其次从名利前的淡泊精神、_②_(不超11个字)、生死面前的自若精神三方面阐释了_③_ (不超过5个字),最后_④_(不超13个字)
请你为下面的两段材料补写一个观点,使之与②③④段构成并列关系。
昔日,诸葛亮带领2500名士兵留守西城时,司马懿率15万大军压境。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唯有诸葛亮方寸不乱并有条不紊地设下了“空城计”,使司马懿怀疑城中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共10分)
文段一
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等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文字的材料。但是甲骨不易获得,且甲骨和竹简都比较笨重,不易携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不能普遍应用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从而促使书写材料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西汉时期,出现植物纤维纸,但由于技术上的限制,纸张质地粗糙,不适宜书写,一般只用于包装。而到东汉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技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作原料,制作成纸。这些纸的质地轻薄、细腻,更适合使用毛笔书写文字。人们将经过蔡伦改进的纸称作“蔡侯纸”。105年,蔡伦把他监制的第一批纸献给了汉和帝,深得和帝称赞。和帝下令把改进的造纸技术推向全国。蔡伦改进造纸术成为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
文段二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首推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自汉代起,尤其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造纸术不断扩大了原料的使用范围,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使“纸”这个物质广泛应用到平民的日常生活中。这也促使造纸术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逐渐向我国周边乃至世界推广,起先是把纸本书携往国外,然后造纸术也逐渐直接或间接外传。由于文字载体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促使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传播,抄书、藏书之风盛行,让精彩的、有影响力的文字得以保留下来。造纸术的不断推广和改进,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总之,我国发明的造纸术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请你说出造纸术在汉代得到发展的原因。
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出记载文字的材料不断改进的表现
根据文段二内容,请你用“不仅……而且……”的句式,概括出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