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黄中多识典故,每详定礼文,损益得中,号为称职。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俸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害人矣。”赐钱三十万。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端拱二年,兼史馆修撰。凡再贡部,多柬拔寒俊,除拟官吏,品藻精当。黄中素重吕端为人,端出镇襄阳,黄中力荐于上,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知也。然畏慎过甚,中书政事颇留不决。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黄中素嗜文籍,既居内阁,甚以为慰。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节选自《宋史·贾黄中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仍设法盗弭:消除
B.行府署中案:巡视
C.凡再贡部典:主管
D.端出镇襄阳 属:嘱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污法害人矣②夫列子御风
B.①留为枢密直学士②不如而厚遇之
C.①人莫知也②不知老将至
D.①访时政得失 ②教慎于接物

对文中画曲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B.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C.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D.至道初/黄中构疾/诏令归阙/会建储宫择大臣/有德望者为宾友/黄中在选中/以久疾改命/李至、李沆兼宾客/黄中亦特拜礼部侍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黄中天资聪颖,幼年即能诗善文,其父经常让他吃粗茶淡饭,以此来激励他致力于学业。
B.岭南平定后,贾黄中担任采访使,他回朝上奏的几十个事项,都符合皇上的心意。
C.贾黄中非常廉洁,他发现了旧朝遗留的大量财宝,悉数上交,受到皇帝嘉奖,赐钱三十万。
D.贾黄中特别看重吕端的人品,极力向皇上推荐,让镇守襄阳的吕端担任了枢密直学士。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
(2)及知政事,卒无所建明,时论不之许。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杨炎字纯父,抚州临川人。少能词赋,里陈氏馆之教子,数月拂衣去。用故人荐,出淮閫杜杲幕,杲曰:“风神如许,它日不在我下。”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炎。逾年,安丰被兵,炎慨然曰:“事亟矣,炎请行。”乃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炎念置身行伍间,骑射所当工。夜以青布籍地,乘生马以跃,初过三尺,次五尺至一丈,数闪跌不顾。制置使孟珙辟于幕,尝用其策为“小子房”,与之茶局,周其资用。炎以本领钱数万费之,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珙以白金六百令炎偿之,炎又散之宾客,酣歌不顾。似道欲杀之,炎曰:“汉高祖以黄金万斤付陈平,不问出入,公乃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似道始置之。珙尝宴客,有将校语不逊,命斩之,炎从容曰:“斩之诚是,策方会客广谋议,非其时非其地也。”珙大服。未几,有大将立功,珙坐受其拜,炎为动色,因叹曰:“大将立功,庭参纳拜,信兜鍪不如毛锥子也。”于是谢绝宾客,治进士业,遂登第,调麻城尉。向士璧守黄州,檄入幕,寻以战功升三官。赵葵为京湖制置使,炎与偕行,王登迓于沙市,极谈至夜分,炎退曰:“王景宋满身是胆,惜欠沉细者,如炎副之,何事不可为也?但恐终以勇败。”后登死,人以为知言。逾时,士璧守峡州,招之,病不果行而卒。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是治法征谋多咨于炎征谋:征战的计谋。
B、总领贾似道稽数责偿稽数:核对数目。
C、珙坐受其拜,炎为动色动色:生气变脸色。
D、惜欠沉细者沉细:沉稳细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里陈氏馆之教子,月拂衣去。
次五尺至一丈,闪跌不顾。
B、故人荐,出淮閫杜杲幕。
其策为“小子房”。
C、以奇策解围,奏补七官。
顾此区区,不以结豪杰之心邪?
D、寻战功升三官。
但恐终勇败。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有将校语不逊,(将校)命斩之。
B、第方会客广谋议,(斩之)非其时非其地也。
C、大将立功,庭参纳拜(大将)。
D、炎与(王登)偕行,王登迓于沙市。


(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①楚狱②。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
平相见。是时显宗③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④,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冤,试以建等物色⑤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入,问曰:“建等即如是,忠、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朗对曰:“臣虽考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⑥,臣于所宜同疾,今出之⑦不如入之,可无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
(选自《后汉书·寒朗传》注:①考案:审处。②楚狱:汉光武帝刘秀儿子刘英为楚王。汉明帝刘庄在位时,楚王因谋逆被废自杀。因这一案件受牵连而被处罚的人“以千数”。③显宗:汉明帝刘庄。④陷入:定罪判刑。⑤物色:指形貌、模样。⑥大故:大事。⑦出之:古代称有罪不判、重罪轻判为出罪,称无罪判刑,轻罪重判为入罪。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
B.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
C.不敢多污染人
D.诚冀陛下一觉悟而已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今以钟磬置水中
B.乃上言建等无奸王曰“善。”乃下令
C.陛下大恩,裁止于身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口虽不言,而仰屋窃叹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故(建等)多有虚引
B.左右方引(帝)去
C.小臣不敢欺(陛下)
D.陛下问(政事)以得失
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所连及——凡与楚王案件有点牵连的人
B.无敢以情恕者——谁也不敢为了私人交情而宽大处理
C.臣见考囚在事者——我看到那些审讯囚犯的人
D.臣今所陈,诚死无悔——我今天说的这番话,就是死了也绝不反悔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寒朗执法严明,实事求是的一组是
①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②乃上言建等无奸③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④是以考一连十⑤陛下大恩,裁止于身
A.①④⑤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⑤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寒朗和三公府的属官一起审查处理楚王刘英谋逆一案的案犯,颜忠、王平等人的供词中牵连到耿建等四位大臣。皇上知道了非常气怒,令寒朗把与此案有关的人一律定罪判刑。 
B.由于耿建四人否认曾与忠、平相见,寒朗就单独提审忠、平,问四人的模样如何,发现他们编造假供诬告四人的情况。
C.寒朗据实情上奏,说明耿建四人并没有参与谋反。后来又向皇上分析忠、平编假供的动机,并解释审查完耿建四人而没有及时禀告的原因。
D.寒朗不怕皇上发怒,直言强谏,指出因楚王一案牵连,已经造成不少冤案,而大臣怕负责任,不敢说真话。皇上听了有所悔悟,亲自到洛阳狱审理案情,将一千多名无辜的人释放出狱。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一ll题
贾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初为郡吏,守绛邑长。郭援之攻河东,所经城邑皆下,逵坚守,援攻之不拔,乃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城将溃,绛父老与援要,不害逵。绛人既溃,援闻逵名,欲使为将,以兵劫之,逵不动。左右引逵使叩头,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援怒,将斩之。绛吏民闻将杀逵,皆乘城呼曰:“负要杀我贤君,宁俱死耳!”左右义逵,多为请,遂得免。
文帝即王位,以邺县户数万在都下,多不法,乃以逵为邺令。月余,迁魏郡太守。大军出征,复为丞相主薄祭酒。从至黎阳,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至谯,以逵为豫州刺史。是时天下初复,州郡多不摄。逵曰“州本以御史出监诸郡,以六条诏书察长吏二千石以下,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今长吏慢法,盗贼公行,州知而不纠,天下复何取正乎?”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帝曰:“逵真刺史矣。”布告天下,当以豫州为法,赐爵关内侯。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召单于,并军急攻之兵劫之,逵不动
A. B.
逵到官数月,邺县户数万在都下
援闻逵名欲使将郭援攻河东
C. D.
丞相主簿祭酒援攻不拔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左右引逵使叩头 B.多不法 C.大军出征 D.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贾逵“严厉果断”的一组是
①以兵劫之,逵不动。②逵叱之曰:“安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③津渡者乱行,逵斩之,乃整。④兵曹从事受前刺史假,逵到官数月,乃还,考竟。⑤其二千石以下阿纵不如法者,皆举奏免之。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逵无论是初为郡守,还是到赐爵为侯,一直都能尽职尽责。办事严厉果断,卓有成效。
B.贾逵对当时吏治弊病认识深刻,整顿治理从惩办徇私枉法者入手对逾假不归的下级官吏“考竟”(拷打致死)。
C.贾逵在对不法官吏严惩的同时,还注意对老百姓宽厚仁爱,因此深得绛地父老们的爱戴。
D.魏文帝对贾逵十分赏识,在治邺一月后就提升他为太守。后来还布告天下,树贾逵为州治的榜样。

(18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郦生食其(yi ji)者,陈留高最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肥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了其将皆握,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若见沛公,谓曰‘臣里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从,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广野君。
注释:握(chuo) ,器量狭窄。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徇:巡行。
B.溲溺其中溲溺:撒尿。
C.夫陈留,天下之冲。冲:交通要道。
D.于是沛公辍洗,超摄衣。摄:整理。
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
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
B 沛公方倨床使两妇子洗足
不宜倨见长者
C 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故诸侯相率而攻秦
D 使人召郦生
请得使之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份,有误的一项是
A (某)未可以儒生说(之)也
B (若)弟言之
C 足下……欲以(之)径入强秦
D (陈留令)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
1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莫为我先:没有哪个人能赶在我前面。
B 臣善其令:我善于发布军令。
C 此真吾所愿从游:这真是我所希望结交的人。
D 令下足下:陈留令(的能力)在您之下。
15.郦食其谒见刘邦时,以自己的言行使刘邦从瞧不起他转变为请他上坐。下面句子中,表现郦食其这方面言行的一组是
①入,则长揖不拜……
②因言六国从横时。
③“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④“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⑤“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⑥“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会兵攻之,臣为内应。”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⑤⑥
16.下列评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郦食其作为谋士,选择人主很有眼光,对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的诸将,态度是“深自藏匿”,不悄与交;而对“慢而易人”但“多大略”的刘邦,却认为“此真吾所愿从游”,主动要求去见他。
B 郦食其有才干,很自信,明知刘邦“不好儒”,并且常以无礼的态度羞辱儒生,仍然请人传言要见刘邦。因为他相信,“多大略”、“时间问邑中贤士豪俊”的刘邦是不可能不需要有才干的人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
C 郦食其初次谒见刘邦就表现出过人的胆略和善于说服人的口才。面对傲慢的刘邦,他“长揖不拜”,并故意提出了足以激怒刘邦的问题,然后顺着刘邦的回答提醒他,要成就大业就“不宜倨见长者”,从而折服了刘邦。
D.郦食其在和刘邦谈了昔日“六国从横”的时势,博得刘邦高兴以后,又提出先攻取和怎样攻取陈留的建议。这反映了他胸有韬略,具有远见卓识,但也表现出他有好发号施令、自以为能的弱点。

(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渚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①。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人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人,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①虫出:指死不得葬。
7.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箕踞骂之箕踞:指傲慢的坐姿
B.王长者,不德倍:背离背叛
C.然孟舒自钳髡:剃去头发
D.士争临城死敌:敌人仇敌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徐公何能及君也
C、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亲贤臣,远小人,此汉所以兴隆也
D、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片纸抛落……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9.下面加点字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公等奈何言是 B.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
C.孟舒不能坚守D.汉与楚相距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组是(
①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②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
③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④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
⑤王长者,不倍德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因贯高等人的谋反及对赵王张敖的忠诚而受到牵连,后因真相大白又凭自己的才能
被高祖任用。
B、赵王张敖因感激高祖的恩德,所以极力反刘‘手下人因高祖的不礼貌而谋反,但手下人没有听从赵王的制止,致使赵王也获罪于高祖。
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的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
护土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D、孝文帝用人非常谨慎,在起用孟舒之前做了详细的调查,既了解他在高祖时的作为,也
通过田叔证实了孟舒确为长者,然后方任命他为云中太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