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植物Ⅰ和植物Ⅱ在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时刻 |
0:00 |
3:00 |
6:00 |
9:00 |
12:00 |
15:00 |
18:00 |
21:00 |
24:00 |
植物Ⅰ气孔导度 |
38 |
35 |
30 |
7 |
2 |
8 |
15 |
25 |
38 |
植物Ⅱ气孔导度 |
1 |
1 |
20 |
38 |
30 |
35 |
20 |
1 |
1 |
(注:气孔导度能反映气孔张开的程度,其单位是mmolCO2·m-2·s-1,表示单位时间内进入叶片表面单位面积的CO2的量)
(1)请在坐标图中画出植物Ⅰ和植物Ⅱ一天中气孔导度的变化曲线。
(2)据表分析可知,一天中植物Ⅰ和植物Ⅱ吸收CO2的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_;沙漠植物的气孔导度变化更接近于植物 ,此特性的形成是长期 的结果。
(3)影响植物Ⅱ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除了水和CO2 浓度之外,还有__________等(指出两种)。
(4)右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物质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过程①的能量变化是______ 过程③的完成需要酶、_______________等物质;零晨3︰00时, ①②③④四种生理过程中,植物Ⅰ和植物Ⅱ都能完成的有____________。
如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的,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错误的是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方移动。
(3)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个。
(4)在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
(5)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____。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水稻种子细胞中,物质A是,物质E是指。
(2)图中G含有的基本元素有,C是。
(3)细胞中的G的合成受E、F、H中的控制。
(4)仅有G、H两种物质构成的生物是 。
(5)图中的H有两种,其中一种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则它的基本单位D是,有种。
(6)脂质除了F外,还包括和等。 后者其中的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的发育和的成熟;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的吸收。
(7)由A构成的植物细胞内的某结构的物质是。
下表为细胞中部分成分的鉴定试验,请完成表格
物质名称 |
鉴定试剂 |
特征现象(颜色) |
淀粉 |
蓝色 |
|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
|
蛋白质 |
||
脂肪 |
苏丹Ⅲ |
|
DNA |
||
RNA |
红色 |
写出以下符号或结构所代表的名称:
A G C
—CO—NH—
下列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
(2)图中①为,⑥为。
(3)图中④的名称是;图中表示R基的序号是。
(4)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
(5)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6)如果图中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80,则该化合物的分子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