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列必修五课内文言句子
(1)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宜乎百姓之以我为爱也。
(3)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熊文灿,贵州永宁卫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出封琉球还,擢山东右布政使。忧归,自是徙家蕲水。
崇祯元年,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时海上故多剧盗,芝龙猖獗如故。文灿至,善遇芝龙,使为己用。其党李魁再降,再叛去,芝龙击擒之。闽中屡平巨寇,皆芝龙力,文灿亦叙功增秩焉。
文灿官闽、广久,积赀无算,厚以珍宝结中外权要,谋久镇岭南。会帝疑刘香未死,且不识文灿为人,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往觇之。既至,文灿盛有所赠遗,留饮十日。中使喜,语及中原寇乱,文灿方中酒,击案骂曰:“诸臣误国耳。若文灿往,讵令鼠辈至是哉!”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中使曰:“吾见上自请之,若上无所吝,即公不得辞矣。”文灿辞穷,应曰“诺”。中使还朝,果言□帝。
十年四月,拜文灿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从嗣昌策讨贼,请左良玉所将六千人为己军,而大募粤人及乌蛮精火器者一二千人□自护,弓刀甲胄甚整。文灿顾决计招降。初抵安庆,即遣人招张献忠、刘国能,二人听命。明年,献忠袭据谷城,为左良玉所创,几被擒,其下饥困多散去。献忠穷蹙,亦□陈洪范以降。
张献忠之降也,拥兵万人踞谷城,索十万人饷,文灿及中外要人曰与之。为请官、请地、请关防矣。献忠列军状曰请备遣,既而三檄其兵不应,朝野知献忠必叛也。五月,献忠遂反于谷城,劫汝才于房县,于是九营俱反。帝闻变,大惊,削文灿官,戴罪视事。七月,良玉击献忠罗英山,败绩。帝大怒,命嗣昌来代。嗣昌已至军,即遣使逮文灿下狱,坐大辟。
(出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忧归,自是徙家蕲水。忧:父母之丧 |
B.文灿亦叙功增秩焉。秩:俸禄。 |
C.遣中使假广西采办名假:虚假 |
D.坐大辟坐:定罪 |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使还朝,果言□帝
②而大募粤人及乌蛮精火器者一二千人□自护
③亦□陈洪范以降
A.①于②因③为 | B.①于②以③为 |
C.①之②因③以 | D.①之②以③因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
B.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
C.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
D.中使起立曰/吾非往广西采办也/衔上命觇公/公信有当世才/非公不足办此贼/文灿出不意/悔失言/随言有五难四不可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芝龙是海上强悍的额贼寇,熊文灿让他为自己所用。闽中多次平定大盗,都源自芝龙的能力。 |
B.熊文灿喝醉了酒,说如果自己去,就不会让中原盗贼发展大这个地步。后来又觉得说错了话,又说自己有难处,不能去。 |
C.张献忠偷袭占据谷城,被左良玉打败,几乎被生擒,熊文灿就派人招降他。 |
D.张献忠通过陈洪范投降后,熊文灿和朝廷内外的大臣都替他请求封官、封地,请求给予关卡防卫。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文灿官闽、广久,积赀无算,厚以珍宝结中外权要,谋久镇岭南。
②献忠列军状曰请备遣,既而三檄其兵不应,朝野知献忠必叛也。
(2)在敌对势力较量中,先降后叛之事时有发生。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独 乐 园 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纴(rèn):纺织。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家:定居,安家 |
B.杂莳草药莳:种植,移植 |
C.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野:郊野,郊外 |
D.而林薄茂密薄:草木茂盛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因 合而命之曰独乐园相如因 持璧却立 |
B.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蜩与学鸠笑之 |
C.夫又何求于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D.皆以蔓药覆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引用孟子、孔子、颜子、庄子等人关于乐趣的论述,目的是引出下文对独乐园的描写,以及对“独乐”的阐释。 |
B.作者精心具体地描绘了独乐园的布局及构筑,每一处都突出了他对独乐园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写了作者置身其内伺花弄草、自得其乐的闲趣。 |
C.整篇作品,不论是对独乐园的写景状物还是抒情议论,除作者外,没有提及第二位家人或友人,这一构思符合文章“独乐之趣”的宗旨。 |
D.本篇名为叙写作者居住于“独乐园”的种种乐趣,实则表达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退隐洛阳的孤独寂寞、愤世嫉俗、不再出仕的情感。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
⑵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 列传第四十五》)
[注]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治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
B.袖所著文谒戚纶谒: 拜见 |
C.宗道发乡丁疏治之发: 派遣 |
D.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疾:疾患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
B.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
C.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
D.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趁回答皇上问话之机为自己辩解,并主动提出辞职。后来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
C.当时有人请求在七庙中设立刘氏的牌位。宗道不赞成这么做,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太后就立即改为在皇上的车子之后乘辇前往。 |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时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2)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蒋琬得诸葛亮器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 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①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往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
【注】①“殄”:通“腆”,丰厚,美好。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奄至广都 突然 |
B.琬见推之后 推崇,称赞 |
C.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雅:向来 |
D.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赞:帮助,辅佐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 B.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
C.又使远近不解其义 | D.后事宜以付琬 |
下列旬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以资政殿学士行 |
B.先主尝因 游观奄至广都因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今君乃亡赵走燕 |
D.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出游暗访至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要给他定罪,后经诸葛亮求情,才免去罪名。 |
B.蒋琬曾请赵直占梦,赵直胡乱欺骗他有大吉之兆。 |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既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
D.蒋琬深得诸葛亮的赏识和器重,主要是因为他“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 |
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王鼓瑟弹奏 | B.左右皆靡倒下 |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献礼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张目叱之是寡人之过也 |
B.秦王为赵王击缻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C.请奉盆缻秦王王好战,请以战喻 |
D.终不能加胜于赵移其民于河东 |
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遂与秦王会渑池
A.斯固百世之遇也 |
B.恐年岁之不吾与 |
C.将以有为也 |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
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秦王“秦王怒,不许”“不怿,为一击缻”的描写,表现了他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
B.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中“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两人地位的悬殊。 |
C.文字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这场紧张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
D.“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