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化学反应A2(g) + B2(g) = 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kJ热量 |
B.该反应热△H=+(a-b)kJ·mol-1 |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D.断裂1molA—A和1molB—B键,放出a kJ能量 |
如图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已知酯类在铜铬氧化物(CuO·CuCrO4)催化下,与氢气反应得到醇,羰基双键可同时被还原,但苯环在催化氢化过程中不变,其反应原理如下:
关于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0H14O5 |
B.该有机物可以与浓溴水反应 |
C.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有醇类物质 |
D.1mol该有机物在铜铬氧化物催化下仅能与2mol氢气发生反应 |
为了研究在温度对苯催化加氢的影响,以检验新型镍催化剂的性能。采用相同的微型反应装置,压强为0.78Mpa,氢气、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5:1。定时取样分离出氢气后,分析成分得如下表结果:
温度/℃ |
85 |
95 |
100 |
110~240 |
280 |
300 |
340 |
|
质量分数(%) |
苯 |
96.05 |
91.55 |
80.85 |
0 |
23.35 |
36.90 |
72.37 |
环己烷 |
3.95 |
8.45 |
19.15 |
100 |
76.65 |
63.10 |
27.63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温度超过280℃,苯的转化率迅速下降,可能是因为该反应为吸热的可逆反应 |
B.在110~240℃苯的转化率为100%。说明该镍催化剂活性较高,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催化而且不发生副反应 |
C.增大压强与提高氢气、苯的物质的量比都有利于提高苯的转化率 |
D.由表中数据来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苯的转化率先升高后降低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等体积、等物质量浓度的Ca(H2PO4)2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Ca2++H2PO4-+OH- ="=" CaHPO4↓+H2O |
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钠溶液中:CO2+2H2O+AlO2-=Al(OH)3↓+HCO3- |
C.在溶液中亚硫酸氢铵与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混合:NH4++HSO3-+2OH-=SO32-+NH3↑+2H2O |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3-+2Ca2++4OH-=2CaCO3↓+Mg(OH)2↓+2H2O |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L 1mol·L-1 FeCl3溶液中含阳离子数为0.1NA |
B.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醛完全燃烧所得CO2分子数为0.2NA |
C.0.6 g CaCO3与Mg3N2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3NA |
D.80 mL 10 mol·L-1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4NA |
下列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从苯酚中分离出苯的过程中,可选用右图装置及操作![]() |
B.化学反应中原子可重新组合、也可以破裂,爆炸过程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反应 |
C.大气中的氮气可通过生物固氮、自然固氮和工业固氮等方式从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氮的固定过程中必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D.化学家合成和分离了超过4500万种物质基础。化学合成和分离技术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奠定了物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