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康熙三十九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由于包工头克扣工钱罢工将近一年,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司法介入暂告结束的。康熙五十四年踹匠再次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 “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反映该历史时期

A.罢工仅仅以经济目的为主 B.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
C.政府立法以管理官营手工业 D.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托克维尔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A.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B.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D.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

近代某国宪法规定: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某国”是()

A.英国 B.法国 C.德意志 D.美国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933年6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称《全国工业复兴法》“是美国国会制定的最重要、最具深远意义的立法”。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工业复兴法”违宪。这最能体现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华盛顿说:“我们要么在一个首脑的领导下组成联邦,要么成为互相牵制不已的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13个主权国家,你斗我,我斗你,又一块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同归于尽。”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的美国()

A.建立联邦制的必要性
B.建立邦联制的必要性
C.实行三权分立的必要性
D.实行两党制的必要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