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初,七夕是一个禁忌日,汉代由凶时恶日转变为良辰吉日,有七夕节之说,但它是女性节日,女性庭院之巧是主要节日习俗,伴随着七夕节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直到明清这一情形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20世纪末,有人提出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感情节的说法,2005年全国政协委员提议将七夕定为中国情侣节。这些变化( )
| A.农耕文明开始向近现代化过渡 | B.节日是可以改变的 |
| C.反映了民众精神情感的需要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
下图所示天津两个不同时期的票证反映了()
| A.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
|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展开 |
| 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改变 |
| D.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
图片所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A.圈地运动的开展 | B.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 |
|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 D.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
1953年到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生产力方面,“一五计划”完成的重要意义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 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渝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由此可推出()
| A.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 |
| B.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
| C.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 |
| D.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 |
19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
|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 |
| 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
|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