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近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其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作者当时担心的主要问题是
A.工人捣毁机器,进行罢工斗争 |
B.贫富悬殊扩大,威胁社会稳定 |
C.经济危机发生,经济进入“滞涨”状态 |
D.垄断组织出现,中小企业破产 |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使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这些改革措施()
A.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C.使广大工人、妇女获得政治权利 |
D.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方向 |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
A.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
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
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绝对权威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结束了英国君主制 |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C.使英国避免了暴力革命 |
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 )
A.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 |
B.《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 |
C.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 |
D.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序言中写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材料体现的本质是( )
A.皇帝的权力来源于法律 | B.罗马法律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 D.罗马人法制意识比较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