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鼠的品系和品种有很多,是实验动物中培育品系最多的动物。目前世界上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约有250多个,均具有不同特征。以色而论,小鼠的毛色有灰色、棕色、黑色、白色。四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R、r和T、t决定,且TT个体胚胎致死。将一只黑色雄鼠和多只纯合灰色雌鼠杂交,得到的F1有两种表现型:棕色鼠96只,灰色鼠98只;取F1中的多只棕色鼠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有四种表现型:棕色鼠239只,黑色鼠81只,灰色鼠119只,白色鼠41只。请回答:(10分)

(1)R、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T、t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则:
①亲本黑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
②F2中一只棕色雌鼠正常减数分裂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配子,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2)T、t基因也可能位于中X、Y染色体的Ⅰ区段上。现有雌、雄黑色鼠各一只,请设计实验探究T、t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的Ⅰ区段上。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这一对黑色鼠多次交配,得F1;
②观察统计F1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a.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Ⅰ区段上。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真核细胞的胞质中由膜围成的小管、小泡和扁囊组成的系统称为内膜系统,各种内膜之间可以通过出芽和融合的方式进行交流。

1.小泡D与C、E的关系及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有溶酶体酶的小泡是(),它除了具有图中所示功能外,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3.H中的物质在信号分子作用于()______________后调节其释放。机体中的信号分子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都属于内膜系统
高尔基体对合成物质进行修饰和改造并包装
有的分泌物释放到质膜外不受信号分子调控
质膜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向细胞内侧移动

图A、图B的细胞外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据图回答下列关于细胞吸收外界物质的问题。

1.图A显示的物质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___,影响其物质转运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B中m点开始,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比较图A与图B,在物质转运上,两者存在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3. 图C、图D中,可表示K+进入成熟红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对图D中p点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A~图D,可表示被动转运的是()(多选)。
5. 神经细胞转运Na+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1)某同学尝试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材料有叶龄相当的蚕豆叶片数片、不同浓度(2%、10%、20%)的NaHCO3溶液、烧杯、钻孔器、玻璃注射器等。在本探究实验中,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可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根据实验原理、仪器和方法,请你设计一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两溶液浓度比较时,浓度大的称为高渗溶液。如果用B表示原生质层的长度,用A表示细胞的长度,请你自建坐标系,画出将某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高渗溶液中,B/A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3)为验证2,4-D对插枝生根的促进作用,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同一迎春花植株上长势相同、部位相近、长度相同、有3个芽的健壮枝条20根,作为插枝,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甲组每根插枝上都保留3个芽,乙组插枝上的芽全部去除;
③将甲组插枝的下端插入适量蒸馏水中,乙组插枝的下端插入等量适宜浓度的2,4-D溶液中。两组均置于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培养;
④每天观察、记录插枝上芽的数目。
每组不选1根而选10根插枝的目的是
请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两项不合理之处。
实验设计改正后,甲组起作用。

1997年,科学家将动物体内的能够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重组,并且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请据图回答:

(1)首先根据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原胰岛素mRNA上的碱基序列,再根据原则,用人工方法合成⑧DNA,通过这一过程获得了基因。
(2)图中①从大肠杆菌的细胞中提取,过程②须用酶切割。
(3)图中⑤表示的是的过程,图中③表示的是分子。
(4)④过程表示将分子导入细胞。
(5)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E和F从基因组DNA上切下目的基因,并将之取代质粒pZHZ1(3.7kb,1kb=1000对碱基)上相应的E—F区域 (0.2kb),操作过程见下图,那么所形成的重组质粒pZHZ2___________。

A.既能被E也能被F切开 B.能被E但不能被F切开
C.既不能被E也不能被F切开 D.能被F但不能被E切开

微生物的抗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与相应的环境因素有关?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研究探讨该问题。实验选用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K12。培养基3、7、11中含有链霉素,其它培养基中不含链霉素。请据实验回答:

(1)将原始对链霉素敏感大肠杆菌K12菌种涂布在培养皿1的表面培养,接着通过右图“印章”将培养皿1中的菌群“印”在培养皿2、3上培养。“印章”位置保持不变。培养皿2、3根据其功能,分别称为培养基、培养基。“印章”使用前需作处理。
(2)培养基2中的菌落是,培养基3中的菌落是
(3)培养基3的A点处有菌落生长,将培养基2中相应的A点位置的菌落上挑出少量移入培养基4中。如图反复几次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微生物的突变是自发的还是环境因素导致的”:,原因是
(4)培养液4、8中的菌液越来越少,但培养皿7、11中的菌落越来越多。你的解释是:
(5)要分离出单个菌落,除了本实验中的涂布法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法。
(6)上述不含链霉素培养基通常使用的是,下表是另一种培养基配方,该培养基具有
作用。

成分
KH2PO4
Na2 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含量
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

(7)现有5种营养缺陷型菌株1、2、3、4、5,它们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G,已知A、B、C、D、E都是合成G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表所示。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的合成顺序应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