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侵染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放射性32P约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30%。在侵染时间内,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接近10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 |
B.沉淀物的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的DNA |
C.上清液放射性主要来自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
D.噬菌体遗传特性的传递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NA |
下列与种群和群落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很难再被捕捉到,会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小 |
C.草原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 |
D.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下列选项都是来自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学实验,其中所用科学方法与实验目的对应恰当的是( )
选项 |
科学方法 |
实验目的 |
A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认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
B |
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 |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C |
构建物理模型 |
研究DNA分子结构 |
D |
类比推理法 |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 | B.间接使用价值 |
C.科学研究价值 | D.潜在使用价值 |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只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