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设基因为A、a)的遗传家系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Ⅱ2是携带者的概率是1/2或2/3
B.欲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以诊断Ⅰ2个体是否携带致病基因。
C.如果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若Ⅱ1的体细胞含有1个致病基因,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如右图所示,神经纤维MB段距离长于MC段,在M处给以电刺激,在B、C处用电流计测其电位变化,电流计指针()
A.不动 B.向左摆 C.向右摆 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摆动
在已知某小片段基因碱基序列的情况下,获得该基因的最佳方法是( )
A.用m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 |
B.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人工合成 |
C.将供体DNA片段转入受体细胞中,再进一步筛选 |
D.由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mRNA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
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
右图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
B.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
C.突触小体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
D.兴奋传导时,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对某地区新引入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描述正确的是()
年份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第5年 |
第6年 |
第7年 |
增长速率 |
0.66 |
1.54 |
2.81 |
3.67 |
2.94 |
1.65 |
0.03 |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种群数量呈曲线“J”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