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相同位置不同刺激,记录传入神经上的电信号及产生的感觉,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
A.传入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表现是外正内负 |
B.不同类型的刺激引起不同类型的感觉,原因是感受器和感觉中枢的不同 |
C.不同强度的刺激通过改变传入神经上电信号的频率 ,导致感觉强度的差异 |
D.从刺激到感觉形成,在完整的信号通路中都以电信号为信息编码形式 |
下面的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甲和己均代表的是第二营养级,属于一个种群 |
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 |
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 |
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b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2时刻,此时可适当捕获 |
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
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 |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
B.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
D.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
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信息传递方向是甲→乙 |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C.甲→乙不一定构成食物链 |
D.两个种群数量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