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近30年来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上图所示地区近30年来玉米、放牧业、副食品生产布局的变化,并解释该地水稻生产面积扩大的原因。
(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其东侧的长白山、西侧的草原和湿地,都是“黄金玉米带”稳定发展的天然保障。分别分析它们对图中玉米带具有的“保障作用”。
(3)大兴安岭东侧山麓分布着若干城镇,分析人们把城镇选择在东侧山麓地带的原因。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工业化和城市化产生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分别为A、B、C三个城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A.B.C三城市中,最先形成的应是,其最早出现城市的主要区位条件是。A.B.C三城市中,最后形成的应是
(2)城市B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3)B所在国家的首都20世纪70年代后,该城人口有所下降,大量人口迁往卫星城,这种现象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读图3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950-2000年中国人口自然变动  图4 中国人口增长变化状况的预测
(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2)我国人口总数达到最高峰的时间大约在年,2010年后我国人口死亡率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_____
(3)未来20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哪些?将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读下列图表回答:


(1)表1、图1和图2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雪线指常年积雪的下界,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读图,“我国某地区雪线高度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沿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并简要分析主要原因
(2)此区域由西北向东南自然景观变化规律为荒漠和半荒漠、草原、草甸、森林,试分析形成此变化规律的原因
(3)说出图中①、②两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并简述①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材料一中C方框区域放大图

(1)材料一所示区域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是
;A地年降水量范围在之间。
(2)材料一虚线圆内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其东部主要是,西部主要是。(2分)
(3)近年来,材料一B处因地制宜种植葡萄、枸杞,简述其发展该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
条件。
(4)材料二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5)材料二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