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带。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收入):n/Lr为干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干燥)。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一致的地区是( )
| A.西西伯利亚平原 | B.江南丘陵 |
| C.刚果盆地 | D.巴西高原 |
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变化规律 |
| B.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
| C.③一⑥一⑦一⑧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规律 |
| D.③一⑥一⑦一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体现了热量条件的差异 |
2005年某大城市交通委员会进行了第三次交通综合调查,调查表明:2005年居民出行距离比2000年增长了16.25%。阅读资料和下图回答:
该城市交通结构变化的特点为
| A.机动车出行逐渐成为主要方式 | B.小汽车已成为出行的首选 |
| C.公共交通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 D.公交出行的比例稳步上升 |
该市交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
| A.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 B.交通方式发生了改变 |
| C.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 | D.中心商业区地位下降 |
图10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AB为晨昏线。据此完成:
若图示A点昼长为14小时,则北京时间为
| A.0时40分 | B.10时40分 | C.5时40分 | D.19时 |
当B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乙地区气候特点表现为
| A.温和多雨 | B.炎热干燥 | C.高温多雨 | D.寒冷干燥 |
关于丙湖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陆地上海拔最低处 |
| B.是当地重要的灌溉水源 |
| C.由岩层断裂下陷所形成 |
| D.是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
图9中的甲图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乙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
在图甲中,字母E→F反映的是
| 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 | 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 |
|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城乡差距扩大 |
图乙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
| A.D时段 | B.B时段 | C.E时段 | D.F时段 |
图8为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和降水量与风向关系图(某风向期间的降水量)。完成:
该城市建火电厂,最佳区位在城市的
| A.西北地区 | B.东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北地区 |
下列有关该城市风向与降水量相关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吹南风和东南风时,降水量最多 |
| B.吹东南风和西南风时,降水量最少 |
| C.吹西风和东风时,降水量最多 |
| D.吹北风和南风时,降水量最少 |
图7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
| 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
| 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
| 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