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出的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事件 |
意义 |
地理大发现 |
视野开阔 |
文艺复兴 |
人文主义思想 |
宗教改革 |
否定教会权威 |
启蒙运动 |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
达尔文进化论 |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
教会影响力减低 |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学者裴钰认为中国近代文明应该从16世纪开启,并强调:“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且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D.抗日战争 |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
A.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
B.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 |
C.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
D.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 |
作家茅盾在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提到1948年流行着一个笑谈:“在中国唯一仍然在全力开动的工业是印刷钞票。”对这句话的正确认识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
B.钞票印刷业技术革新,印刷速度快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显著 |
D.国统区经济繁荣,货币需求量大增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邓贤在《决定中国命运的700天》一书中这样描述:“(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这段描述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赢得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
D.取得了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