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出的西方社会思想文化发展趋势是( )
| 事件 |
意义 |
| 地理大发现 |
视野开阔 |
| 文艺复兴 |
人文主义思想 |
| 宗教改革 |
否定教会权威 |
| 启蒙运动 |
理性精神质疑宗教 |
| 达尔文进化论 |
神学受到严厉考验 |
| 现代科学及教育发展 |
教会影响力减低 |
A.由理性主义到人文主义
B.社会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C.社会思想呈现宗教化趋势
D.由人本主义到神本主义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绍兴十四年(1144年)‘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宴设诸国蕃商,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从之。”这段材料说明南宋政府()
| A.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 |
| B.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
| C.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 D.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 |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 )
| 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
| 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 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
“这一原则让中国同冷战中的美苏保持了距离;这一原则被称为当代中国最大、最成功的价值理念的输出;这一原则写进了1954年宪法”。“这一原则”是指
| A.不结盟原则 | B.睦邻友好原则 |
| C.“一国两制”原则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对此分析最恰当的是( )
|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
| B.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 C.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
|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民主”出现频率最高时的主要原因是( )
| 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
| B.重庆谈判确立了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 |
|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
| D.全面内战爆发后,和平民主呼声高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