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和西方不同时期“人文主义”在各自区域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外启蒙思想家提出的革新社会的方案有何不同?并分析两者出现差异的经济根源。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种观点认为: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起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上的三次革命高潮。第二种观点认为:“受封建顽固思想支配的反洋教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相悖反的,尽管事出有因,并有广大群众参加,但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人们常说,义和团运动彻底粉碎了或有力阻止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这话是夸大了的。”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结合史实论证你所同意的观点。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上反映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一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你认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大萧条影响的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比较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并指出两次会议的思想路线有何联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第一步建立“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没收“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这个共和国国家所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材料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要照抄原句)
(2)新民主主义在我国经历了多久时间?其起讫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1950~1952年的投资总额及其比重

———据《1949~195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第254页数据整理,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89年版
材料二:1953~1959年沿海与内地基本建设投资

———《1953~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第291 页
材料三:因为顾及可能发生的战争威胁,并且为了改变西部地区工业落后面貌,国家实行在沿海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156项”工程(指苏联援建的156 项工程)主要分布在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沈阳、抚顺、包头、西安、洛阳、太原、兰州、成都、武汉、株洲等城市,106 个民用工业中55个在东北,32 个设在中部;44 个国防企业,有35 个设在中西地区,其中21个安排在川陕。(当时审查厂址时,要把厂址标在地图上,并且用直线标出它与台湾、韩国、日本等地美军基地的距离)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请回答:
(1)根据真题材料和以上补充材料,从产业结构和区域分布两方面说明我国20 世纪50年代基本建设投资的特点。
(2)根据真题材料和补充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20 世纪50 年代基本建设投资形成上述区域布局出于哪些考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