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阅读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节选自庄子《庖丁解牛》)
(1)从第一段画线句中,可以得出一个著名的成语 。
(2)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怎样养生?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坡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幅巾迎笑幅巾:裹着头巾 |
B.然将适西山适:恰逢 |
C.遂相与营之营:修建 |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胜:美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
B.以此居齐安三年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
C.其旁古木数十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D.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
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开始叙述苏轼谪居齐安,游武昌诸山,看似与九曲亭无关,实则介绍曲亭周边的独特环境,同时写苏轼黄州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 |
B.第二段叙写扩建九曲亭的过程,突出苏轼之“最乐”;第三段宕开一层,以往事印证苏轼“适意忘反”的性情,以点睛之笔写出“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的主旨。 |
C.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这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流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为人处世情怀。 |
D.本文时空跨度大,忽而武昌之游,忽而少年之游,笔墨挥洒自如,并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景致美、人情美、哲理美浑然交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译文:
(2)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译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8-11题。
(甲)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大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乙)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贾生屡以己才不见用而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有删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器重 |
B.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惑:糊涂 |
C.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略:占据 |
D.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见:通“现” |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与例句最接近的一项是
例句: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A.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 |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C.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D.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
对乙文引用“苻坚得王猛于草庐”这一事例的目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赞扬王猛有才识且有气量,善于发现苻坚这样的明主并为其效力。 |
B.赞扬苻坚眼光独到且很有魄力,善于发现和任用王猛这样的人才。 |
C.说明只有那些聪明通达、头脑清醒的君主才能充分发挥贤才的作用。 |
D.说明只有全部斥退那些嫉妒人才的旧臣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3分,6分。)
①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②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阅读下面课内的文言文,完成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绳:用绳子拴着 |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赢:背负 |
C.谪戍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 亢:抵抗 |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隳:拆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不可同年而语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D.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下列句式中,与“为天下笑者”不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学于余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C.戍卒叫,函谷举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选自《汉书·苏武传》)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在汉时素与副胜张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 |
B.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 | B.单于壮其节 |
C.欲因此时降武 | D.反欲斗两主 |
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苏武“威武不能屈”的一组是
①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②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
③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④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A.①②③ | B.②④⑥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苏武出使匈奴,本无危险,但由于张胜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扣。 |
B.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
C.卫律使尽了威逼、利诱的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
D.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
断句和翻译。
(1)用“/”为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且 单 于 信 女 使 决 人 死 生 不 平 心 持 正 反 欲 斗 两 主 观 祸 败 南 越 杀 汉 使 者 屠 为 九 郡 宛 王 杀 汉 使 者 头 县 北 阙 朝 鲜 杀 汉 使 者 即 时 诛 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②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A.①③⑤B.②③④①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