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文后题目(共20分)
夏侯胜字长公,为东平人也。胜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后事蕳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 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是时,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谋欲废昌邑王。光让安世以为泄语,安世实不言。乃召问胜,胜对言:“在《洪范传》曰‘皇之不极,厥罚常阴,时则下人有伐上者’,恶察察言,故云臣下有谋。”光、安世大惊,以此益重经术士。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诏丞相御史。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至四年夏,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动,或山崩,坏城郭室屋,杀六千余人。上乃素服,避正殿,遣使者吊问吏民,赐死者棺钱。下诏曰:“盖灾异者,天地之戒也。朕承洪业,托士民之上,未能和群生。曩者地震北海、琅邪,坏祖宗庙,朕甚惧焉。其与列侯、中二千石博问术士,有以应变,补朕之阙,毋有所讳。”因大赦。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霸为扬州剌吏。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上亦以是亲信之。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胜复为长信少府,迁太子太傅。
受诏撰《尚书》、《论语说》,赐黄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陵。 (节选自《汉书·夏侯胜传》)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胜少孤,好学.。孤:幼而无父 | B.会昭帝崩会:恰逢 |
C.遣使者吊问吏民吊:慰问 | D.光让安世以为泄语让:谦让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夏侯胜有学识、为人质朴守正的一组是( )
①为学精孰,所问非一师也。 ②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
③朝闻道,夕死可矣 ④胜出为谏大夫、给事中。
⑤见时谓上为君,误相字于前 ⑥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A.②③⑥ | B.①②⑤ | C.④⑤⑥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侯胜向多位老师学习,博采各家之长,学问精细纯熟,善于论说灾异经术。 |
B.夏侯胜“臣下有谋上者”之言,既使昌邑王大怒,又差一点儿使张世安蒙受冤屈。 |
C.关东四十九郡同日地震,宣帝下诏大赦天下,夏侯胜因此被赦而担任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 |
D.朝见宣帝时称宣帝为君,又在宣帝前对同僚以字相称,这些做法都是不合礼仪的,但宣帝反而因为这些而对他更加亲近信任了。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
(4)胜、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经,胜辞以罪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苦 斋 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①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②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寝必重褥重:重视 |
B.莫不族布而罗生焉罗:排列。 |
C.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籍:垫着 |
D.一旦运穷福艾艾:止息。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植物中之岸外而臼中 |
B.故遂择其洼而室焉名其室曰“苦斋” |
C.剑溪之水出焉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
D.覆之以茅.吾闻井以甘竭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斋,一般指书房、学舍。记,一种文体,往往在叙事写景的基础上,抒发情理。本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知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
B.作者巧妙地抓住一个“苦”字,作为贯穿全文的脉络,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往而非“苦”也。 |
C.文末的议论闪耀着作者思想的光辉,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明确人们的“苦乐观”和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 |
D.刘基把自己的隐居之室命名为“苦斋”,是因为这里环境是苦,物产是苦,往来艰苦,人甘于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真是目之所见,口之所食,足之所至,心之所想,无一不“苦”。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 B.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
C.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 | D.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明李士谦“轻利重义”的一组是()
①后丁母忧,居丧骨立②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
③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④“穷困所致,义无相责”
⑤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⑥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A.①③⑥ | B.①②④ | C.③④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幼年丧父,对母亲格外孝顺。后来母亲去世,他为母亲服丧,消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憔悴不堪。 |
B.李士谦乐善好施,对州中因办丧事而兄弟分财不均的人家,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来平息矛盾,使人向善。 |
C.李士谦对于给他人的恩惠和人们对自己的赞誉常常看得很淡,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算不上真正有阴德。 |
D.李士谦在乡郡百姓的心中威望很高,故去时甚至有百姓愿代其而亡,大家自发地为李士谦树碑来纪念他。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与狐为友者,天狐也,有大神术,能摄此人于千万里外。凡名山胜境,恣其游眺,弹指而去,弹指而还,如一室也。尝云:“惟贤圣所居不敢至,真灵所驻不敢至,余则披图按籍,惟意所如耳。”
一日,此人祈狐曰:“君能携我于九州之外,能置我于人闺阁中乎?”狐问何意。曰:“吾尝出入某友家,预后庭丝竹之宴。其爱妾与吾目成,虽一语未通,而两心互照。但门庭深邃,盈盈一水,徒怅望耳。君能于夜深人静,摄我至其绣闼,吾事必济。”狐沉思良久,曰:“是无不可。如主人在何?”曰:“吾侦其宿他姬所而往也。”
后果侦得实,祈狐偕往。狐不俟其衣冠,遽携之飞行。至一处,曰:“是矣。”瞥然自去。此人暗中摸索,不闻人声,惟觉触手皆卷轴,乃主人之书楼也。知为狐所弄,仓皇失措,误触一几倒,器玩落板上,碎声砰然。守者呼:“有盗!”僮仆坌至,启锁明烛,执械入。见有人瑟缩屏风后,共前击仆,以绳急缚。就灯下视之,识为此人,均大骇愕。此人故狡黠,诡言偶与狐友忤,被提至此。主人故稔知之,拊掌揶揄曰:“此狐恶作剧,欲我痛抶君耳。姑免笞,逐出!”因遣奴送归。
他日,与所亲密言之,且詈曰:“狐果非人,与我相交十余年,乃卖我至此。”所亲怒曰:“君与某交,已不止十余年,乃借狐之力,欲乱其闺阃,此谁非人耶?狐虽愤君无义,以游戏儆君,而仍留君自解之路,忠厚多矣。使待君华服盛饰,潜挈置主人卧榻下,君将何词以自文?由此观之,彼狐而人,君人而狐者也。尚不自反耶?”此人愧沮而去。狐自此不至,所亲亦遂与绝。(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后庭丝竹之宴预:参加 | B.诡言偶与狐友忤忤:抵触 |
C.欲我痛抶君耳抶:鞭打 | D.君将何词以自文文:使……华美,有文采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狐狸的“大神术”的一组
①凡名山胜境,恣其游眺②后果侦得实③虽一语未通,而两心互照
④余则披图按籍,惟意所如耳⑤共前击仆,以绳急缚⑥遽携之飞行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①④⑥ | D.①⑤⑥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人请求狐狸施展神通,把他带到那家主人爱妾的闺房中去。狐狸对他的做法并不满意,沉思很久以后,假意答应他。 |
B.狐狸将此人放到那家主人的藏书楼中。他在黑暗中看不见东西,听不到人的声音,四下摸索,摸到的都是书籍,这才知道被狐狸耍了。 |
C.此人非常狡猾,在被抓住以后,撒谎骗人。那家主人相信了他的谎言,以为狐狸是在和他开玩笑,于是派人将他送了回去。 |
D.此人在听了朋友义正辞严的批评之后,深深感到惭愧和沮丧。虽然狐狸对此并不在意,原谅了他,待他还和以前一样,但他的朋友却和他断绝了来往。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狐果非人,与我相交十余年,乃卖我至此。
译:
(2)由此观之,彼狐而人,君人而狐者也。
译: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①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滕文公上》)
【注】①路:指奔波、劳累。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孟子的观点。(3分)
孟子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他还主张“民贵君轻”,这些观点相矛盾吗?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率传
张率,字士简,吴郡吴人。祖永,宋右光禄大夫。父环,齐世显贵,归老乡邑,天监初,授右光禄,加给事中。
率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稍进作赋颂,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齐始安王萧遥光为扬州,召迎主簿,不就。起家著作佐郎。建武三年,举秀才,除太子舍人。与同郡陆倕幼相友狎,常同载诣左卫将军沈约。适值任昉在焉,约乃谓昉日:“此二子后进才秀.皆南金也.卿可与定交。”由此与昉友善。迁尚书殿中郎。出为西中郎南康王功曹史,以疾不就。久之,除太子洗马。高祖霸府建,引为相国主簿。天监初,临川王已下并置友、学。以率为鄱阳王友,迁司徒谢胐掾,直文德待诏省,敕使抄乙部书,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勒成百卷。使工书人琅邪王深、吴郡范怀约、褚洵等缮写,以给后官。迁秘书丞,引见玉衡殿。高祖曰:“秘书丞天下清官,东南胄望未有为之者,今以相处,足为卿誉。”其恩遇如此。四年三月,禊饮华光殿。其日,河南国献舞马,时与到洽、周兴嗣同奉诏为赋,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其年,父忧去职。其父侍妓数十人,善讴者有色貌,邑子仪曹郎顾玩之求娉焉.讴者不愿,遂出家为尼。尝因斋会率宅,玩之乃飞书言与率奸,南司以事奏闻,高祖惜其才,寝其奏,然犹致世论焉。率虽历居职务,未尝留心簿领,及为别驾奏事,高祖览牒问之,并无对,但奉答云“事在牒中”。高祖不悦。出为新安大守,秩满还都,未至,丁所生母忧。大通元年,服未阕,卒,时年五十三。昭明太子遣使赠赙。
率嗜酒,事事宽恕,于家务尤忘怀。在新安,遣家僮载米三千石还吴宅,既至,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日:“雀鼠耗也。”率笑而言曰:“壮哉雀鼠。”竞不研问。
节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六》)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召迎主簿,不就就:上任 |
B.举秀才,除太子舍人除:授予官职 |
C.适值任昉在焉适:恰好 |
D.但奉答云“事在牒中”但:还是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张率善“属文”的一组是
①至年十六,向二千许首②高祖霸府建,引为相国主簿
③又使撰妇人事二十余条④高祖以率及兴嗣为工
⑤未尝留心簿领⑥壮哉雀鼠
A.①②⑥ | B.①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率出身名门望族,祖父、父亲一直到他自己,虽然历经宋、齐、梁国的朝代变迁,却深受恩宠,身居高位。 |
B.张率天赋极高.年少时就表现不俗,加之非常勤奋,很早就名声远扬,所结交朋友如任昉、沈约等也都十分杰出。 |
C.张率深为梁高祖器重;高祖让他担任秘书丞之职并褒扬张率的文才,甚至在御史台弹劾他行为不检时.加以庇护。 |
D.张率处事大度,喜欢喝酒,但也曾因此耽误了公事,一次梁高祖当面询问他,他竟一无所知,高祖很是生气。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同郡陆倕幼相友狎,常同载诣左卫将军沈约。5分)
(2)既至,遂耗大半。率问其故.答日:“雀鼠耗也。”(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