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 刘义庆《世说新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3)公欣然曰 (4)撒盐空中差可拟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①,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②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③。”及总角④,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少有盛名,时多爱慕。后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安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⑤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二)及帝崩,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 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⑦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注释】①裒(póu):谢裒,谢安的父亲。②桓彝:尚书吏部郎桓彝,桓温的父亲。③王东海:即王承,晋名臣。④总角:指童年时。⑤将无:相当于“还是……吧”。⑥阼(zuò):国家。⑦趣:通“促”,赶快。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孙、王诸人色并遽(惊慌) | B.便唱使还(通“倡”,提议) |
C.转见于色 (看见) | D.望阶趋席(快走)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众人即承响而回 挟天子而令诸侯 |
B.于是审其量其一犬坐于前 |
C.王之恐状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D.乃趣解兵凡三往,乃见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②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两篇短文都体现了谢安怎样的品质?具体表现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中的节奏停顿。
卿 欲 守 法 而 使 朕 失 信 乎?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
③复断之以法
④天下无冤狱: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②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从选文看,戴胄与唐太宗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中的文字,完成1—4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B.①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C.①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
D.①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 |
下面译文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译文:我想以五百里的地方跟安陵做交易。 |
B.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文:可安陵君却轻视我,这难道不是违抗我吗? |
C.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文: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因此没有错认为是其他意思。 |
D.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
B.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
C.唐雎与《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的诸葛亮一样,以出色的外交才能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
下面对文章写作方面的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选文安排了安陵君和唐雎之间的衬托,前者衬托后者。 |
B.把唐雎和秦王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对比,突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
C.人物对话极富外交色彩,人物说话语气突出,神态描绘形象逼真。 |
D.选文通过衬托和对比刻画人物形象,写“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表现了秦王的胆小怕死;写唐雎的“挺剑而起”,表明了唐雎不怕牺牲的精神。 |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④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⑤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 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② 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终业:完成学业。④譬:好像,犹如。⑤奚:怎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孔子为人何如()⑵简子不说() ⑶终业而去之()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翻译句子。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又何间焉()⑵小惠未徧()下列选项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入见。乃入据陈 | B.再而衰,三而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C.肉食者谋之为人谋而不忠乎 | D.何以战以君为长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本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血肉饱满,奕奕动人,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作为当代的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应该从曹刿身上汲取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