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矩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1)日中(2)太丘舍
而去(4)尊君在
翻译下列句子。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的“无信”“无礼”表现在哪些地方?友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友人已认错了,元方仍“入门不顾”,这是否也是“无礼”?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文言选段《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完成小题
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欢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
【注释】①魏征:唐初政治家,字玄成,巨鹿(今河北)人,太宗时为谏议大夫,前后陈谏二百余事。封郑国公。②有苗:古代部落,在今长江中下游一带。③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欢兜,都为劣臣。④贵臣:宫内太监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问魏征()②尧清问下民()
③兼听明()④不能也()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魏征列举了哪些明主?哪些昏君?
.你从文中看出唐太宗、魏征各是什么样的人?

阅读《晏子仆御》 一文,完成小题。(14 分)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①,其夫为相御②,拥大盖,策驷马③,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④深矣,常有以自下⑤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⑥。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①窥:暗中查看。②御:驾马车。③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④ 志念:志向,意念。⑤ 自下:谦卑,认为不如别人。⑥抑损:抑制,克制。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 分)
①晏子齐相()②夫问其()
③然子之()④晏子而问之()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例句:晏子怪而问之

A.然子之意 B.此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⑴既而归,其妻请去。
⑵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试说说文中晏子和仆御的言行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14分)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注释:①贷粟:借粮。②监河侯:监河的官。③鲋鱼:鲫鱼。④波臣:水中的小百姓。此为鲋鱼自称。⑤激:阻止水流。此处为“阻断水流引向······地方”的意思。  ⑥然:乃,就。 ⑦枯鱼之肆:干鱼市场。
.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庄周愤然作曰( )
(2)我南游吴越之王()
(3) 周视车辙( )
(4)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我哉( )
.与“有中道而呼者”中“而”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呼尔而与之 B.而吾蛇尚存
C.报先帝而忠陛下 D.再而衰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两处)。(2分)
吾 得 斗 升 之 水 然 活 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⑵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什么启示?(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及楚,楚子①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③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④;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⑤,右属櫜鞬退避三舍,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背景: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选文中晋公子即重耳。)
注释   ①楚子︰楚王。因楚国国王受封子爵,故称楚子。   ②不谷:国君自称。   ③子女:美女侍从。   ④舍:一舍是三十里。  ⑤鞭弭:鞭子和弓。  
.解释下列划线字
公子若晋国
以君之灵 乃送
.选出下列“以”字用法与“则何以报不谷”中用法和意义一致的项( )

A.若以君之灵 B.以与君周旋
C.固以怪之矣 D.太医以王命聚之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虽然,何以报我?
(2)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选文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比喻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