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2)必得能裨补阙漏 阙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痛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对文章内容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
B.文中共13次提到先帝刘备,其用意是激励后主刘禅深追先帝遗诏,“以光先帝遗德”完成“先帝刘备未竞的统一大业。” |
C.本文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
D.作者向后主刘禅提了三条建议,都是治国之大计,这三条依次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严明赏罚。 |
诸葛亮在中国民间,是智慧的化身,但其根据更多的是“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传说、故事。那么在读完诸葛亮自己写就最能反映历史真相的《出师表》后,你还认同他是“智慧的化身”吗?请结合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普①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②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922年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②龌龊(wò chuò):气量狭隘,拘于小节。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太祖素恶其人( )⑵刑以惩恶 ( )赵晋为什么要力劝太祖升“当迁官”者?(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篇短文用了哪些方法凸显赵普性格特点的?
读罢全文,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擢①进士第。巡繇②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③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安禄山反,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节选自《旧唐书·张巡传》)
【注释】①擢(zhuó):提拔,提升。②繇(yóu):由,从。③赀(zī):通“资”,资财。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 )⑵巡阳许诺( )这篇文章写了张巡的哪几件事?简要概括。
张巡是如何处置劝降的六大将的?(用自己的回答)
张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④。南冥者,天池也⑤。《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⑥。”蜩与学鸠笑之⑦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⑨。之二虫又何知⑩!
(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
【注释】①冥:亦作溟,海之意。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②鹏:大鸟之名。③怒:鼓起翅膀。垂:边远,后写作“陲”。④海运:汹涌的海涛;一说鹏在海面飞行。徙:迁移。⑤天池:天然大池。⑥击:拍打。抟(tuán):环旋往上飞,一说拍击的意思。扶摇:由地面盘旋而上的暴风。息: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译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⑦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⑧决(xuè):迅疾。 枪(qiānɡ):触、碰。抢:通“枪”。控:落下来。 奚以:何以。⑨适:往,去到。莽苍:迷茫的郊野。反:返回。果然:饱的样子。宿:一夜。⑩之:这。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其翼若垂天之云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志怪者也( )⑵去以六月息者也( )蜩和学鸠为什么讥笑鲲鹏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庄子对蜩和学鸠的态度是怎样的?哪句话表现最为明显?
你更敬佩鲲鹏还是更敬佩蜩和学鸠?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①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②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③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④。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⑤、禹⑥决渎⑦。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①蓏(luǒ):草本植物的果实。②燧(suì):取火器。③说(yuè):喜悦。④燧人氏:古代传说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⑤鲧(ɡǔn):人名,夏禹的父亲。⑥禹(yǔ):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是远古夏部落领袖。他曾经治过洪水。⑦渎(dú):水流。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⑵必为新圣笑矣( )短文中提到了好几个古代神话传说,请概括出来。
示例:巢氏构木筑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短文主旨句的意思。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请以此内容引用或自创几句名言警句。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①。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②。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③。
心断新丰酒④,销愁又几千⑤。
【注释】①羁泊:长期漂泊。②青楼:富人家的高楼。③旧好:老相好。④新丰酒:新丰产的美酒。新丰,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⑤几千:几千文。李白有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找出《风雨》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