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回忆所做的“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
(1)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制作的玻片标本叫          
(2)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相比,共同的结构是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除了液泡,还具有植物细胞特有的         。 黄瓜果肉细胞的汁液来自__________。
(3)回忆“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过程,你认为细胞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答: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根据神经系统的模式图(见图6)回答:

(1)图中A结构内含有感觉神经末梢,如果发生了缩手反射,请写出缩手反射的反射途径(用图中字母表示)
(2)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

A.F B.B C.C D.G

(3)由(1)、(2)可知,脊髓具有功能。
(4)图中I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这部分的名称是
(5)上课时小明按老师的要求打开教材至某一页,这个过程(填“需要”或“不需要”)H的参与。

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 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A组
B组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
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
葡萄糖溶液
血红蛋白
含量
初始测量
60
61
第一次(g/L)
53
50
第二次(g/L)
47
40
第三次(g/L)
35
29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将10只家兔用_______________,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与氧结合。
A.肺泡 B.组织细胞 C.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

下图为淀粉消化后的终产物a进入血液循环,井进入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及其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示意图。图中a、b、c、d、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被彻底消化后形成的物质a,参与消化a的消化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代表进入肾小囊的物质,e代表肾小管中回到血液中的部分物质,f代表经尿道排出的物质。某a分子通过d和e,经过____层上皮细胞。若某人f中含有a,如不是肾脏的病变,则可能是人体的_____________分泌不足造成的。
(3)图中肺泡壁、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以及肾小囊壁等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结构特点是与有利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
(4)小肠吸收来的a被运至脑部利用,并将在脑部产生的二氧化碳呼出体外,在整个过程中,至少经过心脏_______次。

下面图甲表示某生长的大棚蔬菜,图乙为该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丙为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该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请回答:

(1) 植物生长生理活动需要水和无机盐,是通过甲图中【D】__________运输到植物所需要的部位。
(2)甲图中A、B、C为植物叶片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_________过程在细胞内始终进行的生理活动。这一过程发生在丙图的【】__________中。
(3)过程B的强弱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根据对图丙分析所得结论,对大棚蔬菜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答出两条)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近年来,“全球变暖”正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说,地球的温度就像一辆失控狂飙的汽车,如果不设法让它降下来,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

(1)有人认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所造成的。从较长的历史时期来看,情况是怎样的呢?分析上图,得出你的观点:
(2)人们或许会问:这些碳来自何方?如果以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为对象来考量碳循环。……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圈中,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将一部分碳释放到大气圈中,伴随着动植物的死亡,体内的碳一部分
(填某类生物)分解,返回大气圈,……以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碳的总量保持稳定。
(3)不论科学研究最终会得出什么结论,低碳生活代表着低成本、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我们应该多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