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温下,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氨水混和后,所得溶液的pH=7,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 |
| B.所得溶液中c(NH4+)=c(Cl—) |
| C.所得溶液中c(NH4+)+c(H+)=c(Cl—) |
| D.所得溶液中c(NH4+)+c(NH3·H2O)=c(Cl—) |
X、Y、Z、T四种原子序数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或结构如下:
|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 X |
形成的简单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
| Y |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 |
| Z |
元素在周期表的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3倍 |
| T |
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T>Z>Y>X
B.常温下,T的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反应生成氢气
C.X分别与Y、Z均可形成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化合物
D.由X、Y和Z三种元素构成的强电解质,对水电离均起抑制作用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E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
B |
C |
|
| D |
E |
A.C和E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B.A与B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
、A2
C.AD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
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X、Y、Z分别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它们都是常见的金属或非金属。M、N、R是常见的三种氧化物。其中一种具有高熔点,而且有如下反应(条件未标出,方程未配平):
(1)X+Z→N;
(2)M+X→N;
(3)M+Y→R+X。
若X是非金属,则组成Y单质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 A.第二周期ⅣA族 | B.第二周期ⅥA族 |
| C.第三周期ⅡA族 | D.第三周期ⅣA族 |
R、X、Y、M、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X、Y、Z的电子层数之和为5,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它的电子层数的2倍,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X和Z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M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R与Z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Z与M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非极性键 |
| B.对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Y>M |
| C.单质的还原性:R>M>Y>X |
| D.X、Y、M、Z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受热易分解 |
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也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Y与Z形成的简单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
| B.X的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
| 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
| D.X与Z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一定为强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