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煤燃烧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煤的气化和液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而减少CO2气体的排放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煤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如下所示:
(1)用下图所示装置定量检测过程①产生的CO2(已知:煤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B中预 期的实验现象是 。
(2)已知:C(s)+H2O(g)====CO(g)+H2(g) △H1=+131.3kJ•mol-1
C(s)+2H2O(g)====CO2(g)+2H2(g) △H2=+90kJ•mol-1
则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3)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 CH3OCH3(g)+3H2O(g);ΔH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②已知在某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右图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
“>”、“<”或“=”)0。若温度不变,减小反应投料比[n(H2) /n(CO2)],则K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CO(g) +2H2(g)CH3OH(g) △H<0。在容积均为VL的I、Ⅱ、Ⅲ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amol CO和2a mol 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 min时CO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此时I、Ⅱ、Ⅲ三个容器中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若三个容器内的反应都达到化学平衡时,CO转化率最大的反应温度是 。
有A、B、C、D四种含硅元素的物质,它们能发生如下反应:
①C与烧碱反应生成A和水;②A溶液与钙盐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
③B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④C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单质B.
根据上述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B、D的化学式:B 、D .
(2)写出C与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A溶液与钙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氰(CN)2、硫氰(SCN)2的化学性质和卤素很相似,化学上称为“类卤素”,它们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Cl﹣<Br﹣<CN﹣<SCN﹣<I﹣.
试写出:
(1)(CN)2与KOH(aq)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NaBr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C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 。
(2)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AB(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结构式: ;D的电子式: 。
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 ;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7分)现有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用途或原子结构信息如下表:
元素 |
元素的性质、用途或原子结构信息 |
Q |
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
R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
X |
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常用作肥料,呈弱碱性 |
Y |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阴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小 |
Z |
单质为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
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Q最简单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
(2)R单质与X单质在雷电条件下反应产物为______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3)写出R与Z组成仅含离子键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电解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制取Y单质,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在1.01×105Pa、298 K时,1.4 g QR气体在1.6 g R2气体中完全燃烧,生成QR2气体时放出14.15 kJ热量,写出QR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亚硝酸钠生产厂采用硝酸为原料,其生产原理是NO+NO2+2NaOH===2NaNO2+H2O。工艺流程如下
(1)分解塔中填有大量的瓷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一定计量比在反应塔中通SO2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恰好1∶1,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从产物产率的角度分析该反应中硝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硝酸浓度过高,吸收塔中可能发生的副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一定量的N2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吸收塔中尾气如何再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