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①2K2CrO4+H2SO4=K2Cr2O7+K2SO4+H2O,
②K2Cr2O7+6FeSO4+7H2SO4=3Fe2(SO4)3+Cr2(SO4)3+K2SO4+7H2O,
③Fe2(SO4)3+2HI=2FeSO4+I2+H2SO4。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
B.氧化性强弱顺序是![]() |
| C.反应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
D.反应③中0.1mol还原剂共失去电子数为![]()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在少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 |
| B.石油的裂解、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 |
| C.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的途径有关 |
| D.等质量的铜按a、b两种途径完全转化为硝酸铜,途径a、b消耗的硝酸一样多 |

下列有关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表示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 |
B.溴化铵的电子式:![]() |
C.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
D.间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旨在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扩大铅蓄电池、汞锌锰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
| B.采用碳捕集和储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
| C.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净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
| D.催化处理汽车尾气,减轻氮氧化物污染和光化学烟雾 |
根据下列有关图像,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Ⅰ知,反应在T1、T3处达到平衡,且该反应的△H<0 |
| B.由图Ⅱ知,反应在t3时,NH3体积分数最大 |
| C.由图Ⅱ知,t3时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反应体系温度 |
| D.Ⅲ在10L容器、850℃时反应,由图知,到4min时,反应放出5.16kJ的热量 |
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
| B.当NaHSO3消耗时的离子方程式为:5HSO3-+2IO3-=5SO42-+I2+3H++H2O |
|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5×10-5 mol·L-1·s-1 |
|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