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5分,提示共10处,用斜线(/)断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吾生四岁时,有人携一童子售吾家为仆,发鬅鬅覆额,其状稚呆,吾家以千钱之。问其名,曰:“乙。”问其姓,曰:“张。”问其年,曰:“不知也。”与之钱,令记其数,自五六以上,能知,至七八以外,辄愕不知所措,虽百方教之,终不省。  
  家尝以豚蹄置一箪中,令乙持至数里外馈亲串家。道遇一舟,载巨石以行。挽舟者素识乙,且知其呆也,佯为好语乙曰:“若安往?”乙告之故。挽舟者曰:“若持箪良苦,曷不置吾舟徒手行?”乙曰:“甚善。”遂举箪置其舟中。行不数步,挽舟者曰:“若安能无故以箪置吾舟?宜助吾挽舟。”乙曰:“诺。”即为负纤挽舟,过所遣亲串家不止。又行数里,舟已泊,挽舟者始遣乙去,辞谢良久,乃行。其愚无知,为人所狎弄,皆此类也。  
  余尝结夏课,患客剥啄,使乙阍。夙诫曰:“客素我,必告以他出。”乙应曰:“诺。”客至,则笑而不言,客测知其故,佯谓之曰:“若主人令他客,独不令谢我,亟入白若主。”乙如客言,走入白。余叱曰:“吾向与汝言谓何?”乙曰:“果尔是诳客也,我终不能诳。”余不得已,出见客,客道所以,相与大笑。乙尝拾遗金若干,执而号于市,曰:“谁失金者?亟从我取去!”黠者诳之曰:“此固吾金也。”乙即随手与金,不复问。得金者数十钱劳之。乙大喜,夸与人曰:“使吾不还金,安得此钱也。”  
  乙死时,尚不冠,发亦有数茎白者,终不知其年。先是,邻人乏仆者,多使乙,乙皆尽力。或使乙贳物,未酬市价。死之前一日,亟从邻人索价酬所贳主,越明日死矣
  江夏生曰:“吾读道家言,谓至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爇。”窃疑其言不,及观乙事,始释也。乙非果得道者,特以其气严而愚,其遇物也格而不入,故物莫能戕焉。与吾游者多识乙,乙死数年,犹思之,每责余为传。因记其略,以释夫思乙者之意焉。  (取材于黄淳耀《僮乙传》)
[注]①结夏课:举子在夏日邀集同辈读书习文,以备秋季应试。②剥啄:敲门声。③贳:(shì)赊欠、赊买。④爇:(ruò)燃烧。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乙阍司:看守
B.若主人令他客谢:道歉
C.窃疑其言不经:合乎常规
D.吾家以千钱之鬻:买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自五六以上,能知/于其身也,耻师焉 B:不置吾周徒手行/或五十步后止
C:得金者数十钱劳之/阙秦利晋,唯君图之 D:乙皆尽力/固知一死生虚诞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挽舟者始遣乙去,辞谢良久,乃行
 拉船的人才打发张乙离开,张乙向他告别并且拜谢了他很长时间,才上路。
B.特以其气严而愚,其遇物也格而不入,故物莫能戕焉
 只因他天性执着呆愚,行事不合乎世俗的标准,所以外物伤害不了他。
C.亟从邻人索价酬所贳主,越明日死矣
(张乙)急忙从邻居那里借钱归还赊给他东西的人,过了第二天就死去了。
D.乙尝拾遗金若干,执而号于市

 张乙曾经捡到了路人遗失的一些钱币,他拿着这些钱币在集市上大声喊叫。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刻画了一个资质愚钝、行事简单,但热心善良、诚实守信的人物形象。
B.作者备考时不愿被人打扰,让张乙对客人假称自己外出,可张乙却禁不住客人的百般请求,进去通报了主人。
C.虽然张乙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但他的所作所为让作者相信了道家所谓“至人入水不濡,入火不爇”的道理。
D.文章写与作者同游之人在张乙死后数年仍想念他,要作者为其立传,体现了当时一些文人对人性中本真美的呼唤。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注】①递:驿站。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使司白:报告。
B.晏不州县申请,即奏行之俟:依靠。
C.应民之急,未尝时失:丢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休息。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晏以为官多民扰位卑足羞,官盛近谀
B.故但出盐之乡置盐官此所谓战胜朝廷
C.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路曼曼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其实亦百倍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氏烹狗记(片断)
县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辄搏噬(shì)之,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出财救疗之,如是者数矣。冉氏以是颇患苦狗;然以其猛也,未忍杀,故置之。
刘位东谓余曰:“余尝夜归,去家门里许,群狗狺狺①吠,冉氏狗亦迎而吠焉。余以柳枝横扫之,群狗皆远立,独冉氏狗竟前欲相搏。几(jī)伤者数矣。余且斗且行,过冉氏门而东,且数十武②,狗乃止。当是时,身惫甚,幸狗渐远。憩道旁,良久始去,狗犹望而吠也。既归,念此良狗也,藉令③有仇盗夜往劫之,狗拒门而噬,虽数人能入咫尺地哉!闻冉氏颇患苦此狗,旦④若遇之于市,必嘱之使勿杀;此狗累千金不可得也。居数日,冉氏之邻至,问其狗,曰:‘烹之矣。’惊而诘其故,曰:‘日者冉氏有盗,主人觉之,呼二子起,操械共逐之,盗惊而遁⑤。主人疑狗之不吠也,呼之不应。遍索之,无有也。将寝,闻卧床下,若有微息⑥者,烛之,则狗也,卷屈蹲伏,不敢少转侧,垂头闭目,若惟恐人之闻其声息者。’主人曰:‘嘻!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⑦之用也,恶⑧知其搏行人则勇,而见盗则怯乎哉?以是故,遂烹之也。’”
嗟乎!天下之勇于搏人而怯于见贼者,岂独此狗也哉?
[注:①狺狺(yin),狗叫声。②且,将近;武,古代以半步为武。③藉(jiè)令,假使。④旦,明早,⑤遁(dù),逃走。⑥微息,细微的喘气声。⑦仓卒(cù),勿忙;一旦,一时。⑧恶(wū),怎。]
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其猛也。然:可是,表转折。
B.之,则狗也。烛:名词用作动词,拿蜡烛照。
C.不敢转侧。少:通“稍”。
D.以故,遂烹之也。 是:判断词“是”。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往往为所伤,伤则主人躬诣谢罪
(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①,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②,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檥(yǐ倚):整船靠岸。②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项王壁垓下军:驻军
B.持短接战兵:兵器
C.项王身亦十余创被:受
D.吾闻汉我头千金购:购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今人有大功击之,不义也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
B.①愿十五城请易璧②军中无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令骑皆下马步行②自刎而死

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项羽表示同情肯定的一项是 ()2分
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
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
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晏子入,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公曰:“诺。”屏而沐浴。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公作色不说,曰:“夫子以医命寡人,而不使视,将敛而不以闻,吾之为君,名而已矣。”晏子曰:“君独不知死者之不可以生邪?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谗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嬖乎竖刁而灭,今君薄于贤人之礼,而厚嬖妾之哀。且古圣王畜私不伤行,敛死不失爱,送死不失哀。行伤则溺己,爱失则伤生,哀失则害性。是故圣王节之也。即毕敛,不留生事,棺槨衣衾,不以害生养,哭泣处哀,不以害生道。今朽尸以留生,广爱以伤行,修哀以害性,君之失矣。故诸侯之宾客惭入吾国,本朝之臣惭守其职,崇君之行,不可以导民,从君之欲,不可以持国。且婴闻之,朽而不敛,谓之僇尸,臭而不收,谓之陈胔。反明王之性,行百姓之诽,而内嬖妾于僇胔【注】,此之为不可。”公曰:“寡人不识,请因夫子而为之。”晏子复曰:“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仲尼闻之曰:“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其晏子之谓欤!”
【注】:僇胔(lù zì),侮辱尸体,这里指使尸体发臭。
(节选自《晏子春秋》)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病者之宫,彼亦将有鬼神之事焉 间:离开
B.将敛而不以闻  敛:通“殓”,收殓
C.昔吾先君桓公用管仲而霸   霸:称霸
D.请因夫子而为之    因:趁机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臭而不收,谓之陈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今朽尸以留生/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爱失则伤生/入则无法家拂士

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是()

A.
B.
C.
D.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译文:
②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译文:
③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