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信息与世界的新主人
胡 泳
①从全球看,越越多的信息以越越快的速度被传送到越越多的人手中,无论是宽带网、无线通信还是智能终端的普及都在推动这一趋势。在这个趋势中,人们不仅强烈要求接入互联网,而且也渴求随着上网而获得未经阻碍和不加过滤的信息。正如在互联网上流传多年的那个著名的口号所言:“信息渴望自由”。
②如果你仔细观察国际生活的真正运转,你会发现这个舞台的主角已然发生变换。有哪些新的演员在登台亮相,试图把自身的逻辑施加给全世界呢?今天我们评选这个星球上最有影响的五十人,奥巴马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领袖了,可是就连他的光芒与谷歌两个年轻的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或者Facebook的更年轻的创始人扎克伯格相比也难免黯然失色。
③在2010年,一个人和一个网站搅得世界上众多的国家政府都心神不宁,这个人和这家网站不是别的,就是朱利安·保罗·阿桑奇以及他一手创办的“维基解密”(Wikileaks)。
④早在2007年4月,维基解密就曾因为披露美军在伊拉克操作阿帕奇直升机对地面上的人群开火的视频录像而名声大噪。2010年11月28日,维基解密做了一件更加令世界震动的事情:它一举披露了25万份美国外交密电,数量如此庞大的密电令所有外交官都打起了寒颤。
⑤如果你去检查维基解密的简介,会看到上面写的一句话介绍是:“我们打开政府”,而地点则写着:所有地方。维基解密网站的简述则自称是一项“跨越多个司法管辖区域的,保护泄密者、记者、活动分子等拥有想向公众公开的敏感材料的人士的公共服务”。自从2006年12月成立以,维基解密就在全球致力于获取、公布和保护这样的敏感材料。维基解密把自己的信念说得十分清楚:我们相信,政府活动的透明导致腐败的减少、治理的改善,令民主政体更加强大。所有的政府都会因自己的人民以及世界共同体的监督而获益,而这种监督有赖于信息。
⑥可以清楚地看到,维基解密的宗旨一定会令其与世界各地的政府发生冲突。纽约大学的新闻学教授杰·罗森把维基解密称为“世界上第一个无国界新闻组织”。维基解密的整个架构设计就是跨国界的:维基解密的服务器设在瑞典和比利时境内,两国都有全世界最严密的对新闻消息提供保护的法律。同时,它也在美国等多个国家设有服务器。这样的架构保证了如果维基解密在一个国家遭到打击,服务器可以马上转到另外一个国家去,令它得以置身于任何政府或法律系统所能染指的范围之外。
⑦这些靠信息撑腰的世界的新主人手执历史奔马的辔头,他们显示了国家政府的无能并在某种程度上挑战着后者的合法性。他们之所以如此气势如虹,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不同的传播架构,这个架构是开放的、对等的,为亿万获得了信息自由流通好处的网民所支持。所以,权力正在从总统和总理们的手中转移到大公司的董事长和CEO手中,很像宗教改革时期权力从主教和教皇手中向总统和总理手中转移的那个过程。
⑧总统和总理们当然可以和董事长和CEO们搏斗,然而,他们 战胜的是人们对自由的和未经过滤的信息的追求。他们 一时能够阻挡住信息的洪流,但从长远看,失败的命运是注定的。原因很简单:你 控制你给予人们的,但你无法控制人们主动寻求的。
⑨当然,公民社会也不是万能的。维基解密教导我们的是,各方都要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国家不可一厢情愿地想象回到没有维基解密这样的网站的日子,而维基解密企图逃避所有司法辖区的做法——虽说,对于挑战强权的一个小小机构说,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也使其具有变成不负责任的权力的风险。须知,挑战不负责任的权力,恰好是维基解密本的宗旨。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一个根本的前提上:任何不受制约的力量,本质上都是危险的,无论国家、跨国公司还是好斗的无政府主义者,皆如此。“信息渴望自由”在文中的意思是 。
分析第②段提及“奥巴马可能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领袖”的用意。
根据文章的意思,可依次填入第⑧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
A.难以可以可能 | B.难以可能可以 |
C.可能难以可以 | D.可以可能难以 |
阿桑奇等人之所以成为世界新主人的根本原因是( )
A.他们登台亮相并具有将自身的逻辑施加给全世界的愿望。 |
B.他们披露的大量信息令众多的政府遭受重创并最终失败。 |
C.他们能置身于任何政府或法律系统所能染指的范围之外。 |
D.他们拥有新的、开放的传播架构满足民众对信息的渴求。 |
阅读第③—⑥段,筛选重要信息,给“维基解密”下定义。字数在50字左右。
绿色是大自然的基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青春和活力的代表,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绿色植物,也就没有了生命。绿色是一种祥和舒适的色彩,它给人以镇静安宁、凉爽、愉悦的感觉。由绿色植物组成的环境,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产生一种良好的刺激,使人的紧张情绪得到改善。医学专家测试发现,人如果较长一段时间处于绿色环境中,尤其是在茂密的森林地带,其皮肤温度可降低1——2摄氏度,心脏搏动,呼吸都有所减慢,血压也略有降低,从而使人的紧张情绪得到缓和。
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适当到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里散步、休息,不仅能使心情宽松愉快,而且能很快地消除大脑的疲劳,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
当前,国际上提出“绿视率”的理论,认为绿色的分布面积在人的视野中达到25%时,人的精神感觉最舒服,大脑的反应最敏捷,对健康也最有益。绿色能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A.愉快凉爽 | B.寒冷舒服 | C.热烈奔放 | D.祥和适宜 |
哪一项不是绿色环境能缓和人的紧张情绪的因素?
A.能使人呼吸减慢 |
B.能使人血压降低 |
C.能使人血液循环变慢 |
D.能使人心脏搏动次数减少 |
在紧张工作之余,适当地到绿色环境中散步休息有什么好处?
A.能使人产生丰富的想像力 |
B.能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 |
C.能使人与他人和睦相处 |
D.能使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
“绿视率”理论认为绿色达到多大比例对健康最有益?
A.居室的25平方米是绿色的 |
B.绿色植物应占空间的一半 |
C.绿色植物应占环境的3/4 |
D.眼睛看到的景象1/4是绿色 |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的恶劣情绪像病毒和细菌一样具有传染性,而且传染的速度非常快。这些研究结果证明,只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一个原来心情舒畅开朗的人,如果与一个整天愁眉苦脸,情绪抑郁的人相处,不久这个人也会变得情绪低落起来。如果这个人又特别敏感和富有同情心,那么就更容易染上坏情绪,这种传染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要是你喜欢和同情某个人,你就特别容易受到那个人的情绪影响。
那么一旦传染上恶劣情绪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消除“污染源”,你可以拉上这个人一起去美餐一顿或者逛逛商场,找一位心理医生;另外要对事情进行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要认真考虑今后怎样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科学家认为人的恶劣情绪有什么特点?
A.会使人失去工作热情 |
B.使人缺少食欲 |
C.会传染给别人 |
D.会影响人的免疫力 |
如果我们与一个心情抑郁的人相处,会有什么变化
A.情绪会变得低落 |
B.会产生很强的攻击力 |
C.会不信任何人 |
D.脾气会变得很暴躁 |
下列哪一类人不容易受到恶劣情绪的影响?
A.富有同情心的人 |
B.性格脆弱的人 |
C.个性敏感的人 |
D.自己喜欢的人情绪不好 |
本文认为该如何消除“污染源”?
A.与那人断绝来往 |
B.单独呆在房间里 |
C.去外地旅行 |
D.去心理门诊治疗 |
作为世界上储油量位居第二的石油大国的公民,经济上的辉煌曾经让伊拉克人昂首挺胸地过着不愁吃喝、不思劳作的阔绰日子,他们用地下黑色金矿,从世界各地换回金灿灿、银闪闪的金银首饰和贵重器皿,囤积金银成为家庭富裕的象征。那时的富家新嫁娘可阔气了,仅身上装饰的耳环、项链、手镯、脚链、头饰就不止上万美元。女人们凑在一块儿最爱评头论足,开口闭口都是谁的金银首饰样子靓、分量重、成色好。有一位体态丰腴的贵夫人发誓要打造一条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项链。不久,她就戴着这条“巨无霸”出入各种社交场合。不料,她的脖子实在是不堪重负,被项链磨得红肿起来。可是她不在乎,竟然让佣人用手提着项链在她身后,一时成为笑谈。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拉克陷入战争和制裁的深渊,国民经济每况愈下,一些穷苦的伊拉克人又做起了黄金梦。
以前,金银店生产火爆,打制首饰忙个不停,一些废弃的金渣银屑被店主随手扒拉到水桶中倒入水沟,顺着水沟流入底格里斯河。于是,这几年出现了一群淘金族。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河畔就出现一些高高低低的人影,大部分是孩子。他们聚到这里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淘金、淘金、淘金。
淘金者专找与金银店有关的水沟入河处,用铁锹、铲子挖掘出那里的泥沙,边挖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沙中是否有闪光发亮的东西。前几年,淘金者大部分是孩子。这几年,前来一试运气的成年人也多了起来,但大都空手而归。因为那些有可能埋着金渣银屑的泥沙早就被淘金老手像篦头发似的梳理了好多遍。现在的淘金者想得到一星半点的金银,真是难乎其难了。过去伊拉克的经济情况
A.非常好,家家过着不愁吃喝,不思劳作的阔绰日子 |
B.不好也不坏,一般 |
C.很差,经济落后 |
D.令人担忧,缺吃少穿 |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伊拉克经济状况恶化是
由于这几年出现了一群淘金族
B、由于一些穷苦的伊拉克人又做起了黄金梦
C、由于陷入战争和制裁的深渊,国民经济每况愈下
D、由于前来一试运气的成年人也多了起来,但大都空手而归现在淘金者很难在河边找到金子,是因为
A.河里的金子已被淘完了 |
B.被金银店的老板已经在河里淘光了 |
C.孩子们把金子淘光了 |
D.被河水冲走了 |
举“巨无霸”为例子,作者的目的是想
A.说明那位妇人可笑 | B.说明那位妇人很喜欢金首饰 |
C.说明当时人们很笨 | D.说明当时人们生活富裕 |
贵夫人的“巨无霸”项链,一时成为笑谈。能够代替句中画线词语意思的词语是
A.一段时间 | B.一会儿 | C.暂时 | D.顿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项羽何以输给刘邦?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是楚国名将,到了项羽父亲他们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不过破落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正儿八经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
楚汉战争中,刘邦手下有一个神箭手楼烦一箭就把项羽那边的一个人给射死了。项羽大怒,出来往那儿一站大吼一声,楼烦被吓得屁滚尿流。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项羽几乎是每战必胜。而刘邦的本事就是司马迁说的“好酒及色”。在整个战争中,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攻进了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了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不杀子婴,约法三章,秋毫无犯。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范增对项羽说,项王,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但项羽听不进去,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完全不动脑筋。有人劝说项羽,说咸阳这个地方是帝王之都,您应该定都咸阳。但是,这个时候秦宫已经被项羽烧光了,也没地方住了,项羽又一门心思想回老家去。于是就说了这样的话:“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韩信、彭越和英布都按兵不动。这时候刘邦就问张良说,子房啊,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现在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来帮助你合围项羽的。刘邦说行,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
韩信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将士有谁受了伤,他会亲自拎着饭篮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上,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节选自《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有删改)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项羽何以输给刘邦”这一话题,结合史实,根据刘邦项羽的所作所为, 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论述。 |
B.刘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华横溢,他们君臣携手,最终打败了勇猛无比、不可一世的项羽。![]() |
C.作者认为项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心太软,并由此递进到对本色英雄失败的反思。 |
D.作者认为冷静地做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这些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
本文认为项羽输给刘邦是有道理的,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述的?(6分)
从上文内容来看,项羽进入咸阳后说了句“富贵而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如何理解评价他此时所讲的这句话?(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
林贤治
①我不只一次为世代的城里人感到遗憾。他们没有故乡。
②故乡的一切——田野、林木、农舍,饲养和吆喝牲畜的语言,是人类的摇篮。我来大都市将近十年,故乡犹自温柔着,在暗暗老去的心中……
③我思念月亮。月亮是城里所没有的。它无声地泻落在乌黑的屋瓦、霉墙、石子路,清凉如水,池塘是别一风味,粼光如荧光,而荧光又是别一种风味。月夜的笛声是好的,难怪帕斯卡尔因吹笛而赞美了人的脆弱。还有潇潇春夜雨,满枕蛙声,客人不来不也很好吗?我思念我的小屋子,以及那棕色的小木门。傍晚,父亲常常走出大屋巷口,高高叫唤着乳名催我吃饭,见我迟不归,就会径直过来,手扶木门,静静的看我读书和写字……
④故乡!那里像土地一样浑厚,牛一样勤劳,野草一样生生不已的人们,是我所怀念的。我一直在生活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
⑤为我所熟悉的土地,多年来渴望着农机、化肥、优良的管理。偶尔回乡,却见阡陌纵横,界标林立,若抹去几根电线杆子,直是走在陶渊明和范成大的诗行里了。笔直的机耕道固然不得见,连几年前铺就的石板路也日见颓废,运河桥原有的两道护栏,因为少许的钢筋被盗,已经彻彻底底地坍没了。未来的管理人员,成批地中辍了读书的机会,而提前进入了庞大的劳动队伍之中。殷实的庄稼人,收入都靠出售有限的粮食和鸡豕。有的人家,甚至连半条牛腿也没有,一到农忙,只好以人力换畜力,幸好庄稼依然茁壮——神农的后裔呵!
⑥都市是富足和享乐的象征。芸芸众生,充满人性的弱点,怎么可能抵御都市文明的巨大诱惑?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留守家园?如果有可容劳作和享受的地方,何处不可以成为故乡呢?与其为故乡贫困地活着,不如抛弃故乡赢得自由、幸福的生存!
⑦我不禁暗自吃惊于这个结论,然而,不管如何深爱着故乡,也无法推翻本身生活固有的逻辑。好在农民们都是生活的忠实儿女,无须恪守任何教条,只要周围有一个缺口,他们就会充满幻想,充满活力,邀呼着聚集着喧哗着从故乡出发,向陌生的城市。他们所到之处,旋即形成“盲流”,形成“丐帮”,形成建筑大军,形成保姆市场……
⑧看一眼矗立乡野的大风车,或是盘挂悬崖的行人道,可以知道农人所具有的非凡的想象和冒险精神。他们何尝安贫乐道呢?农民即使“安贫”,乃系不得已;“乐道”也是自嘲。在他们的名字中,除了阿猫阿狗,尚有不少叫做阿福阿运阿改阿变之类,便可窥知他们意欲扭转命运而不能的世代相传的痛苦情结。
⑨此刻,农民以和平的方式改变命运的历史性尝试已经开始。这实在很可以鼓舞祝祷的。然而,我们所见的是:农民潮水般地涌向城市,最后不免潮水般地退回乡村,在不断地潮汐涨落之间,劳动者角色遂时时得以替换,且得继续替换下去。乡村中最精锐的劳动力量,最强壮的血液补给给了城市,由是,城市永远年轻。
⑩为什么农民不可以一次性地选择城市呢?为什么出发点总是成为终点?纠缠的社会问题,如何是我可以数说明白的呢?但我已经自觉,精神还乡是一种奢侈;而表同情于离乡,也不过“忏悔贵族”的心情罢了。除了这些近乎无聊的话,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选自《平民的信使》,有删改)从文中看,农民并不安贫乐道的精神状态有哪些?请分条列举。(6分)
文章第③段描写了故乡的风物
,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6分)
“我一直生活在甜蜜的乡愁之中,以致在自欺自慰自满自足中忘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情节:假使怀乡病可以算一种病,那么,当年为什么要逃一般地离开?”这些叙写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具体说明。(5分)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作者对“农民”、“故乡”的感情是复杂的。请根据全文探究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