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张鹏翮,字运青,四川遂宁人。康熙九年进士,累迁礼部郎中。除山东兖州知府,举卓异,擢河东盐运使,从内大臣索额图等勘定俄罗斯界。二十八年,授浙江巡抚。疏言绅民原亩捐谷四合,旋以杭州、嘉兴等府秋收歉薄,请暂免输谷。上曰:“浙江被灾,循例蠲赋,自相矛盾。”下部议,夺官,上宽之。三十八年,上南巡,命鹏翮扈从入京。初,陕西巡抚布喀劾四川陕西总督吴赫等侵蚀贫民籽粒银两,命鹏翮与傅腊塔往按。
上谕大学士曰:“鹏翮往陕西,朕留心访察,一介不取,而天下廉吏无出其右。”寻授河道总督,入辞,上谕令毁拦黄坝通下流。鹏翮到官,请撤协理徐廷玺及河工随带人员,并乞敕工部毋以不应查驳之事阻挠,并从之。寻以拦黄坝既撤,河身开濬深通,畅流入海,疏请赐名大通口。
鹏翮疏陈开濬引河、运口,培修河岸堤坝诸事,并下部速议行。寻又疏陈河工诸弊,并请河员承挑引河,偶致淤垫,免其赔修;夫役劳苦,工成日请给印票免杂徭。上嘉其陈奏切要周备。上谓所议甚当,并如所请。上倚鹏翮治河,谓鹏翮得治河秘要。谕大学士曰:“鹏翮自到河工,日乘马巡视堤岸,不惮劳苦。居官如鹏翮,更有何议?”鹏翮以修治事状遣郎中王进楫入奏,上谕进楫归语鹏翮,加意防守高家堰。鹏翮乃增筑月堤,及旁近诸堤坝。
疏请以桃源城西烟墩黄水大涨,请加筑卫城月堤,并于邵家庄、颜家庄开引河,上特允之。山东泰安、沂州等州饥,上命截漕二万石交鹏翮往赈。鹏翮令河员动常平仓谷二十八万余石散赈,疏请以山东各官俸工补还。上责鹏翮河员发仓谷邀誉,鹏翮谢罪。卒,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识的一项是( )

A.循例赋蠲:免除
B.以拦黄坝既撤寻:寻找
C.命鹏翮与傅腊塔往按:查办
D.上其陈奏切要周备嘉:嘉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丹)

A.旋杭州兴等府秋收歉薄相如请得颈血溅大王矣
B.夺官,上宽微夫人力不及此
C.天下廉史无出其右蟹六跪二螯
D.鹏翮增筑月堤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谓所议甚当,并如所请。上倚鹏翮治河,谓鹏翮得治河秘要。
(2)鹏翮令河员动常平仓谷二十八万余石散赈,疏请以山东各官俸工补还。
请概括说明在治理黄河过程中,皇上对张鹏翮信任和爱护的举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①,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日,阳也。阳用事则日进而北,昼进而长,阳胜,故为温暑;阴用事则日退而南,昼退而短,阴胜,故为凉寒也。故日进为暑,退为寒。若日之南北失节,晷过而长为常寒,退而短为常奥。此寒奥之表也,故曰为寒暑。一曰,晷长为潦,短为旱,奢为扶。扶者,邪臣进而正臣疏,君子不足,奸人有余。
月有九行者:黑道二,出黄道北;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青道二,出黄道东……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秋、秋分,西从白道;立冬、冬至,北从黑道;立夏、夏至,南从赤道。然用之,一块房中道。青赤出阳道,白黑出阴道。若月失节度而妄行,出阳道则旱风,出阴道则阴雨。
日行不可指而知也,故以二至二分之星为候。日东行,星西转,冬至昏,奎八度中;夏至,氐十三度中;春分,柳一度中;秋分,牵牛三度七分中;此其正行也。日行疾,则星西转疾,事势然也。
至月行,则以晦朔决之。日冬则南,夏则北;冬至于牵牛,夏至于东井。日之所行为中道,月、五星皆随之也。
箕星为风,东北之星也。东北地事,天位也,故《易》曰:“东北丧朋,及《巽》在东南,为风;风,阳中之阴,大臣之象也,其星,轸也。月去中道,移而东北入箕,若东南入轸,则多风。西方为雨;雨,少阴之位也。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故《诗》云“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言多雨也。(节选自《汉书·天文志》)
注释:①东井:东井宿。下文的“角”“娄”“奎”“毕”等均为星宿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极远近之差去:离开。
B.北近极,故短晷:日影。
C.阴用事则日退而南:向南运行。
D.至月行,则以晦朔之决:判断。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箕星风,东北之星也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B.邪臣进正臣疏天柱高北辰远
C.冬至牵牛君幸赵王
D.月有九行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2)月失中道,移而西入毕,则多雨。
“二至二分”指什么?并简要概括“二至二分”时的星象情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彭羕字永年,广汉人。身长八尺,容貌甚伟。姿性骄傲,多所轻忽。
羕仕州,不过书佐,后又为众人所谤毁于州牧刘璋,璋髡钳羕为徒隶。会先主入蜀,溯流北行。羕欲纳说先主,乃往见庞统。统与羕非故人,又适有宾客,羕径上统床卧,谓统曰:“须客罢当与卿善谈。”统客既罢往就羕坐,又先责统食,然后共语,因留信宿,至于经日。统大善之,而法正宿自知遂并致之先主。先主亦以为奇,数令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识遇日加。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拔羕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滋甚。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先主,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疏,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远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宁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羁旅归国,常怀危惧,闻羕言大惊,默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
羕于狱中与诸葛亮书曰:“仆昔有事于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暗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与兴业致治,故乃翻然有轻举之志。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自衒鬻,庞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遂举事焉。仆从布衣之中擢为国士,盗窃茂才。分子之厚,谁复过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菹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所以有怨望意者,不自度量,苟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不解主公之意,意卒感激,颇以被酒,侻失‘老’语。此仆之下愚薄虑所致主公实未老也。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宁敢有他志邪?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竟诛死时年三十七。
(《三国志·蜀书》,有删节)
[注] ①信宿:连宿两夜。②老革:老兵。③法孝直:法正,字孝直。④菹醢:剁成肉酱。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法正宿自知羕宿:平素
B.自得遇滋甚矜:夸耀
C.所以有怨意者望:埋怨
D.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济:救助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彭羕在州里做书佐时,被嫉贤妒能的刘璋罚做服刑的徒隶;恰逢刘备逆流北上入蜀,彭羕于是前往拜见,受到刘备赏识。
B.刘备认为彭羕是个奇才,多次委以重任。但诸葛亮对彭羕另有看法,刘备也经过观察,对彭羕稍有疏远,将他贬为江阳太守。
C.彭羕确实有才华,也曾有过出色的表现,但他恃才傲物,在被贬后对马超说出如果他们二人联手,即可平定天下的狂言。
D.在写给诸葛亮的信中,彭羕回顾了自己追随刘备的初衷和过程,表达了对刘备的感激,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时翔,字皋谟,江苏镇洋人。为诸生,绩学未遇。雍正六年,世宗重选守令,命中外官各举一人,同州人沈起元,官兴化知府,以时翔应诏,即授福建晋江知县。时福建吏治颓废,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颇尚操切。晋江民好讼,时翔至,曰:“此吾赤子,忍以盗贼视乎?”一以宽和为治。坐堂皇,呴呴作家人语。曲直既判令两造释忿相对揖由是讼者日衰。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按泉州,委时翔鞫疑狱二十余事,语人曰:“晋江长者,决狱又何精敏也!”寻调政和,又调瓯宁。
擢漳州府同知,驻南胜。南胜民族居峒中,多械斗。有赖唱者,纠众夺犯,匿险自固。时翔亲入山谕之曰:“汝诸赖万人,奈何庇一人而以死殉耶?为我缚唱来即无事。”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濑子坑民叶扬煽乱,时翔谓缓之可一纸定,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事平,意不自得,乞病归。
乾隆元年,以荐起山西蒲州府同知,擢成都知府。以廉率属,善审机要。钱价腾,布政使榜平其直,市大哗。时翔方在假,召成都、华阳二令曰:“市直当顺民情抑之钱闭不出奈何?”言于布政撤其榜,钱价寻平。
议徙凉州兵于成都,拓驻防城,当夺民居二千家。时翔检故牍,请曰:“城故容兵三千,现兵一千五百,尚虚其半。第出现所侵地足矣,奚拓为?”已而凉州兵亦不果徙成都当康熙时人稀谷贱旗兵利得银至雍正以后生聚多谷贵又原得谷或徇其意令民受银购谷给兵未几,汉兵亦欲仿行,时翔曰:“旗兵例不出城,语言与土人殊,故代购。汉兵皆土著,奚代为?”二事亦赖布政力主其议得止。
至七年,江南、湖广灾,巡抚奏运蜀米四十万石济之。湖广急米,来领运,江南则否。巡抚乃檄下县馈运,舳舻蔽江,商贾不通,成都薪炭俱绝。时翔谓江南运可缓,徒病蜀。请独运楚,而听商人自运江南。时尧熙既没,竟无用其言者。时翔在成都,屡雪疑狱,时称神明。九年,卒。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四》)
[注] ①呴呴:温和貌。②大吏:旧时指独当一面的地方官,如总督、巡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遣使按视,多更诸守令有司按:巡行,巡视
B.唱不得已自缚出,始如律如:遵从,依照
C.或张其事,大吏檄入山剿之张:张大,扩张
D.以廉率属,善审机要率:表率,楷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雍正六年,清世宗重新选拔各地的行政长官,命令朝廷内外官员各推举一个人,时翔靠同州人沈起元的推荐被授予福建晋江知县的官职。
B.时翔治理晋江一向宽和,常常说:“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怎么忍心用盗贼来看待他们呢?”坐在大堂审案,温和地像与家人谈话。
C.时翔审判案件又准又快。观风整俗使刘师恕巡视泉州时,就曾委派他审讯一些疑难案件,并对他判案的精确迅速赞叹有加。他为官廉洁,给下属树立了榜样。
D.时翔懂得市场价格应当顺应民情的道理。有一次钱价迅速攀升,布政使张榜压制它的市值,造成市场大乱。正在休假的时翔撤下了榜文,钱价不久就降下来了。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①矣夫!”(《论语·雍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注】 ①畔:通“叛”,违背(君子之道)。
从上面两段话可以看出尽管所处的时代不同,孔子和孟子都认识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文本,分析孔子主张的“约”和孟子主张的“约”有何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关木匠传
[明]袁中道
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必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周果讼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廷福不识一字,亦不知何者为义侠,然其抱不平,至死不挠,大有男子气。今世士大夫,遇小小利害,即推诿他人,以宽己责,况生死之际乎!彼所谓读天下之书者也!乡人曰:“囚耳,乌足道?”予曰:“士大夫慷慨就义,即呼之曰忠臣,曰义士。惟曰‘囚耳,囚耳’。此所谓真意气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之  德:感激
B.乃贱其以与一霍姓者直:价值
C.廷福且走,已当独罪度:估计
D.不易辞,卒死狱中竟:竟然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关廷福侠义的一组是()
①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
②大怒,持手中斧向之。
③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
⑤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⑥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担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夫行为。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廷福离开霍家。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福不改供词。
D.文末批评了当世士大夫见义不为和乡人不明大义,称赞了普通百姓真正的慷慨意气。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