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二)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不如也固:坚决 |
B.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
C.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组:绳索 |
D.乃以秦王属吏属:交付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因人之力而敝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 | D.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为击破沛公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西入咸阳 | B.沛公默然 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沛公然其计,从之 |
C.秦地可尽王也 | D.籍吏民,封府库 |
沛公欲王关中 不然,籍何以生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指意外的变故 |
C.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弃市:丢弃在市场 |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规约、制度 |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与君少长?”与“籍何以至此!”两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 |
B.“君安与项伯有故?”与“沛公以樊哙、张良故”中,两个“故”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中的“近”与“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中的“苦”都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与“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两句中,均含有通假字。 |
汉高祖刘邦的为人行事,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简要概括。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处断句。(限8处)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艺,字子延,本寰阳人也,寓居京兆之云阳。父荣,隋监门将军。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炀帝令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度督军于北平。艺少习戎旅,分部严肃,然任气纵暴。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艺深衔之。后遇天下大乱,涿郡人物殷阜,加有伐辽器仗,仓粟盈积,又临朔宫中多珍产,屯兵数万,而诸贼竞来侵掠。留守官虎贲郎将赵十住、贺兰宜、晋文衍等皆不能拒,唯有艺独出战,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十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十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
武德三年,奉表归国,召封燕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冶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高祖怒以属吏,久而乃释,待之如初。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遂于泾州诈言阅武,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军至于豳州。治中赵慈皓不知艺反,驰出谒之。艺遂入据豳州。太宗命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右武候大将军尉迟敬德率众讨艺。王师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潜谋击之,事泄。艺执慈皓系狱,岌时在城外觉变,遽勒兵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节选自《旧唐书·罗艺传》)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有伐辽器仗伐:征讨。 |
B.乃宣言于众日宣言:宣布。 |
C.开仓以赈穷乏穷乏:贫困的百姓。 |
D.预宗正属籍预:通“与”,参加。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艺“桀黠”的一组是()
①然任气纵暴②每凌侮于景,频为景所辱③破贼不可胜计,威势日重
④因执之陈兵⑤艺无故殴击之⑥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
A.①②④ | B.①⑤⑥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艺勇于攻战,军功卓著。大业年间,官至虎贲郎将;后赶上天下大乱,保 卫涿郡有功,深得民心;再后征伐刘黑闼有功,得到唐高祖礼遇,拜左翊卫大将军。 |
B.罗艺自恃功高位重,目中无人。他无缘无故责罚了太宗的亲信,虽惹怒了高祖,但多次为大唐解决了突厥侵扰边境的问题,最终还是得到了高祖的原谅。 |
C.罗艺熟悉兵法,治军严明。涿郡被侵扰时,他破贼不可胜计;讨伐刘黑闼时,先于徐河打败其弟刘什善,斩杀俘获共八千人,第二年与太子李建成会师沼州。 |
D.罗艺遇事机警,且疑心重。在得知赵十住等人的阴谋后,他利用民心占得先机;后太宗即位,他因前事恐其责罚,最终选择拥兵反叛,以致惨死于乌氏驿站。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
(2)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复其本姓罗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
B.亦时相赡 赡:赡养老人 |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
D.而畜素琴一张 畜:蓄养 |
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
D.陶潜简慢自尊,因为不愿束带拜见都邮,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兮辞》。 |
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②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穷发之北有其海者发,指草木植被 |
B.未有知其修者修,长 |
C.翼若垂天之云垂,同“陲”,边际 |
D.此小大之辩也辩,变化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鱼焉则将焉用彼相矣 |
B.其广数千里其皆出于此乎 |
C.翼若垂天之云而蒙世俗之尘埃 |
D.有鸟焉,其名为鹏自令放为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彼且奚适也?”除了加重强调与反复的语气,还让人仿佛看到了斥鴳的不屑神态。 |
B.斥鴳的可笑,不在于它本身的渺小,而在于它用自己渺小与局限的经验去解释世界。 |
C.“小大之辩”说明了“小知不及大知”,用来肯定鲲鹏所达到的逍遥境界。 |
D.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鲲鹏,表现了作者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9分)。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曰:“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冲曰:“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及见,乃不异人。”大眼曰:“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诸蛮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自是荆蛮相谓曰:“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复为寇盗。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隶都督李崇隶:隶属 |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当:抵挡 |
C.当世推其骁果果:结果 |
D.吾政如此相杀也相:偏指一方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不为其宗亲顾待吾属今为之虏矣 |
B.大眼往求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
C.常作我蛮形以射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坐而听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2)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1),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选自《新唐书》)
注:(1)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待制集贤院待制:等待诏令 |
B.臣赖绪业绪业:遗业,旧业 |
C.虽不足鼓吹《六经》鼓吹:鼓动,吹嘘 |
D.拔泥涂之久辱泥涂:比喻地位低下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C.帝乃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
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①②⑥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来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2)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