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问题。
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 A.甲区域生长期较长 | B.甲区域降水较少 |
|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 D.甲区域高温多雨 |
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 )
| A.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
|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 D.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
丁省与丙省相比( )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 B.陆地交通便捷 |
|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 D.第三产业比重小 |
读“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高度数据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测量图中各地海拔高度,所用最精准、便捷的技术是
| A.遥感 | B.全球定位系统 | C.数字地球 | D.地理信息系统 |
对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海拔:甲>丙 | B.坡度:甲>乙 | C.气温:丙>丁 | D.降水:乙>丁 |
图中四地中,林木分布最茂密的是
| A.甲处 | B.乙处 | C.丙处 | D.丁处 |
读我国极地考察站资料表,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 A.东北方向 | B.西北方向 | C.东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在黄河站看北极星的仰角为
| A.11°05′ | B.11°56′ | C.78°55′ | D.90° |
若中山站的科考队员沿经线先到长城站,则路程长度约为
| A.4380 km | B.5330 km | C.1230km | D.8800 km |
2010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 A.19日19时 | B.20日5时 | C.19日21时 | D.20日21时 |
下图为“三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⑤ |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P区域位于
| A.南半球、西半球 | B.南半球、东半球 |
| C.北半球、东半球 | D.北半球、西半球 |
图中P区域所在的大洲是
| A.欧洲 | B.非洲 | C.南美洲 | D.北美洲 |
下列关于图中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四条经纬线的长度相等 | B.0°经线是一个圆 |
| C.与20°纬线平行的纬线有无数条 | D.5°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
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意境的是
A
.a图 B.b图 C.c图 D.d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