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学家认为:“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 B.戊戌变法 |
| C.义和团运动 | D.清末“新政” |
“1699年,英国毛纺织品刚输入中国时,广州大班的记录中写道:“我们发现没有人想买它。”这一年共运进价值5,000英镑左右的呢绒,其中1/4没有卖出。40年后,毛纺织品仍是难卖的商品,最后不得不亏本出售。” 造成以上现象的经济根源是()
| A.美国商品的盲目输出 | B.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
|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 D.中西消费观念的差异 |
马克思在1864年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中,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他因此事在1854年受到申斥,他也是《资本论》中惟一提到的中国人。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鸦片大量进入,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危机的影响 | B.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
| C.世界市场的形成 |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促进了生产力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③使得社会倒退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 | B.殖民战争 | C.资产阶级革命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