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
①图中的A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②图中的B是__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居住________式的房子。活动在________流域。
梦想召唤,改革扬帆(12分)
2015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7周年。改革开放,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也是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中国人民将开始一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出发。今天,我们一起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变革的时代,去探索那个时期的“中国梦”。
[改革,铸就霸主梦]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论语》
(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发生在何时?(2分)“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2分)
[变法,奠定统一梦]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2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不,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2分)
(4)在春秋战国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既有我们学习的经验,也有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请你说说这对我们实现今天的中国梦有什么启示。(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魏巍中华上下五千年,封建社会就走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勤劳的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作生息,共同谱写了一篇篇不朽的光辉篇章。
第一篇【国家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仔细观察以下图片: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
第二篇【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长期的分裂局面,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与汉族的融合。随着北方人口的南迁,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材料: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2)请回答:此诏令在移风易俗方面还有哪些规定(试举一例)?(2分)
第三篇【繁荣与开放】
隋唐时期,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3)请回答: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使唐朝进入贞观之治的局面?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4)回答下列问题:诗中描述的唐朝盛世是什么?
第四篇【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发展】
宋元时期,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材料一: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5)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
(6)宋代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重心。请列宋朝在制瓷业方面所取得的任一项成就。(2分)
材料三:元朝有人写诗,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洽关系:“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7)请回答:元朝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请试举一例(2分)
第五篇【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危机】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经济和文化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专制统治不断强化,对外闭关锁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右翼围绕着“钓鱼岛问题”制造各种事端、开展日美联合夺岛军演等系列活动,引起中国人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的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
(8)对内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职能是什么?(2分 )
(9)“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2分 )
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A.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名称是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
B.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读图: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识图:
(3)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4)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不仅很好地继承了本国16世纪人文主义的传统,而且,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也使他受益良多。他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一句话,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伏尔泰还极力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说 “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利的唯一的国家。”
——《重读伏尔泰》
材料二 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经常把法国与美国、英国的历史进行对比,特别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美国没有封建制度这个强大的敌人;英国贵族并未因革命丧失权力,他们与资产阶级实行联合统治。
——《旧制度与大革命(序言》
材料三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地分隔开来,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
——《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
材料四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伏尔泰继承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哪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他所推崇的英国政治制度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法国革命、美国革命面对的“强大敌人”有何区别?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三国革命中“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的伸张”所颁布的法律性文件。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共同作用下,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扩展有哪些大事?(答对两个即可,2分)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领导集体强调的“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宏大的,同时又是现实的。“中国梦”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成为外国人士谈论中国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热词。
探究一“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哪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密切了东西方的联系?
(2)明朝前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联系的航海史壮举是哪一历史事件?
(3)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请问这三条路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探究二“中国梦”为中国人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凝聚了民众,振奋了人心。
(1)1927年,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在哪次会议上?
(3)今年是我国建国64周年。1949年10月1日,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探究三“中国梦”给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其他国家将从与中国的互利合作中得到更多发展机遇。
(1)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一基本准则的名称是什么?
(2)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2001年,在中国上海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什么会议?
感悟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目标,你准备如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