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
B.昼夜不停地光照,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 |
C.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
D.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 |
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肽键数目减少7个 |
B.C原子减少12个 |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 |
D.O原子数目增加1个 |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在任何生活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氧 |
B.在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 蛋白质、脂质、无机盐、糖类、核酸 |
C.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成分相同 |
D.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化合物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 |
下列关于颤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
B.颤藻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
C.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
D.颤藻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基因重组 |
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
确的是()
A.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
B.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 |
C.可用同位素标记法来了解分泌蛋白形成的过程 |
D.分离各种细胞器的常用科学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
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分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而后他得出了上述结论。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
A.未对面包做还原糖检验 |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
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 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