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课文内容填空
(1)《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写了西门豹治理部的事。先写他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接着写了他治理邺的两件事。
第一件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下列意思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了解原因,摸清真相。
第二段( ):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揭露骗局。
第三段( ):兴修水利,年年丰收。
读完课文,你知道“我”的发现是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联系上下文,说说老师为什么会误解“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桥
一个初冬的夜晚,解放军某部奉命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他们经过50多公里的急行军,快要追上敌人了,却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只有10米多宽,水流很急。河里没有桥,我军过不去,连长命令三班架桥,二班负责掩护。
三班战士接到命令,立即行动。他们找不到架桥的器材,就利用仅有的两架木梯架桥,班长和战士们跳下寒冷的急流,把木梯扛在肩膀上,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一班班长看到“桥”还不稳,就说:“还缺桥腿,咱们一班来当!”战士们纷纷跳进急流。两个班的战士合在一起,有的用胳膊抬,有的用肩膀扛,一座平稳的“人桥”架成了。架桥的战士们向岸上的战士喊:“放心过吧!同志们,过吧!”
机枪连迅速踏上这座“人桥”。有的同志滑倒了,架桥的同志就用头把他顶住;有的战士踩着架桥同志的肩膀了,架桥的同志就咬紧牙顶着;有的同志滑到河里了,架桥的同志就赶紧把他扶上去。同志们浸在11月的寒流里,冻得牙齿咯咯地响,桥面渐渐低下去了。一班班长大声喊:“同志们,咬紧牙,挺起胸,保证完成任务!”有的战士唱起来:“野战军什么也不怕,艰苦和困难吓不倒咱……”大家也跟着唱起来。
进攻的部队踏着这座“人桥”,冲上对岸,消灭了敌人。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奉命:
迅速:
(2)从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中摘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
(3)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4)战士们为什么要“人身当桥腿,木梯当桥面”?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
一年四季都有风。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和风,夏天的风叫熏风,秋天的风叫金风,冬天的风叫朔风。 它们都是风, 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种子。一阵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草儿绿了。花儿 开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可是,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暖烘烘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初秋,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纷纷地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地摇摆着。高梁红了,稻子熟了。人们高兴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凛冽的寒风怒号,卷起尘土,刮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清晨,路上行人稀少。有些人缩着脖子匆匆地赶路,几个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行走,躲过风头。我们却迎着寒风坚持长跑, 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又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⑴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⑵有“Δ”划分段落,写出段意。
⑶抄写两个拟人句。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白杨树
白杨树是西北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有草的地方,就有白杨树的影子。
白杨树是不太讲究生存条件的,大路边,田埂旁,哪里有黄土的地方,哪里就有她的生存。她不追逐雨水,不贪恋阳光,只要能够在哪怕板结的土地上,给一点水分,白杨树的一截枝条就会生根,抽芽。只要挪动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她就会把黄土地装点,撑起一片绿色。她不需要人去施肥,也不需要像娇嫩的草坪那样去浇灌。只要不挥刀斧去砍伐,给她一点宽松的环境,让她吸收自由的空气,她就会挺拔向上,她从来不对生长的土地说不。她不枝不蔓,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随遇而安,与世无争,因为她属于草根族。
白杨树虽然出身寒微,却是最讲究生存质量的。土壤里还透着冰碴,春风中还夹着寒意,她的枝头已经冒出翠绿的嫩芽,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的每一个嫩芽,每一片叶子都是努力向上的,而绝不弯腰乞求,更没有媚俗的面孔。
秋风里,虽然脱尽了叶子,单薄的枝条依然透着精气,枝干向上,高昂着头。严冬里,她迎着刀霜雪剑,依然伫立在寒冷的黄土地。白杨树并没有想到移栽和迁徒,哪怕她的残落枝叶腐化归于泥土,也要为这黄土地增添一点养分和活力。厚实的黄土地下,涌动着白杨树不朽的生命,黄土地酥酥地勃发了,一片片地延伸着绿。
⑴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白杨树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篇短文与课文《白杨》在表达上有什么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