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Ⅰ、Ⅱ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含核DNA为8个 |
B.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 |
C.由图可知分裂过程中可能由于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造成基因重组 |
D.图乙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
A.施N、Mg等无机肥,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有利于提高光合能力 |
B.施农家肥,可提高大棚中CO2的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产量 |
C.酸菜易保存的原因是酵母菌产生的乳酸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
D.慢跑、太极等运动可避免肌细胞内积累乳酸,防止肌肉酸痛 |
下列与种群和群落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仅靠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很难再被捕捉到,会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小 |
C.草原群落具有水平结构,但没有垂直结构 |
D.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下列选项都是来自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生物学实验,其中所用科学方法与实验目的对应恰当的是( )
选项 |
科学方法 |
实验目的 |
A |
光学显微镜观察 |
认识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 |
B |
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 |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C |
构建物理模型 |
研究DNA分子结构 |
D |
类比推理法 |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
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到一种叶菌的危害而严重减产。后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抗性的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这一事实体现了野生生物的
A.药用价值 | B.间接使用价值 |
C.科学研究价值 | D.潜在使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