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5位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甲:用平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
乙:观察装片时,两眼睁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
丙:用卫生纸擦目镜
丁: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
戊: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
A.甲、乙、丙 | B.乙、丁、戊 |
C.乙、丁 | D.乙、戊 |
玉米花药培养的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形成二倍体植株,下图是该过程某时段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过程中细胞一般不会发生基因变化 |
B.c~d过程中细胞内发生了染色体数加倍 |
C.c点后细胞内各染色体组的基因组成一般都相同 |
D.f~g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
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用高速离心法打破叶绿体膜后,分离出类囊体和基质,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如下表所示),用来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下列选项中各试管得到的产物情况正确的是()
试管 |
叶绿体结构 |
光照 |
C18O2 |
ATP、NADPH |
三碳酸 |
甲 |
类囊体 |
+ |
+ |
— |
— |
乙 |
基质 |
— |
+ |
+ |
— |
丙 |
基质 |
+ |
— |
— |
+ |
丁 |
基质和类囊体 |
+ |
+ |
— |
— |
(注:表中的“+”表示“添加”,“-”表示“不添加”)
A. 甲试管可得到18O2 B.乙试管可得到三碳糖
C. 丙试管可得到葡萄糖和淀粉 D. 丁试管可得到蔗糖
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 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 ms的电位差的变化:由-70 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 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 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下图为皱粒豌豆形成的原因和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例都说明基因和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
B.用光学显微镜可观察到淀粉分支酶基因发生的变化 |
C.图中CFTR基因和淀粉分支酶基因都发生了基因突变 |
D.CFTR基因结构异常后无法进行转录和翻译 |
下图表示人体内的某反射弧及其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
B.乙图的b处神经纤维膜对 Na+ 的通透性强 |
C.甲图的⑥结构中发生的信号变化需要消耗ATP |
D.人体内乙图所示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方向是a←b→c |